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筑底空间2018 “跨年代·创青春”好项目评选决赛暨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2018-06-12发展办公室

  6月9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筑底空间)主办的2018 “跨年代·创青春”好项目评选大赛在北大国际法学院201报告厅迎来了决赛。此次大赛立足“激发创意 鼓励创新 扶持创业。”的发展初心,坚持和贯彻“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搭建在校学生与创业前辈及创投机构的零距离接触,帮助青年学生夯实基础、交流交融、共同成长。自今年年初开始,经历了团队报名、预选、导师双选、企业导师一对一跟踪辅导等阶段,历时半年,最终有9组在校生团队进入到了决赛,涉及图像识别、共享平台、思维导图、AI、文创等当下最热门的方向。
  此次比赛以“跨年代·创青春” 为主题邀请了相关政府部门、知名创投机构、知名学者教授、创业杰出校友和9支青年创业团队共赴这场创新的宴会,跨年代的创新思维在此融合。当天到场的嘉宾领导有: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原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史守旭,北大创新创业机构筹备组副组长、北大科协副秘书长杨爱民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牛宏伟,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助理郑家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副院长孟鸿,北大深研院基金会负责人、深圳市北大校友会秘书长陈云霞,瑞华会计实务所合伙人、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杨如生会长,上市公司东莞市本润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盛和,广东翼卡车联网服务有限公司CEO殷建红,铸成投资发起人陈曦,阿尔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筑底空间法律顾问谢清送。此外,还有黄家荣、肖修伟、刘冬冬、章燕兰、吴斌、孙远、姚骏、廖芳、邓小昆几位创业项目的校外导师到场。本次赛事的主持人由发展办副主任、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张川担任。
  评选大赛正式开始后,史守旭老师首先上台致辞。史老师对当前筑底空间开展的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进展感到欣喜,认为本次比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从不同视角,发不同声音,汇聚不同年龄阶段的创新创业先锋,去探索和展现创新创业灵感与火花的激烈碰撞与交锋,看当代青大学生如何将学科知识与创新实践运用相结合。认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中“创意、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是值得进一步发扬的,广大在校生,应当利用好在校的宝贵机会和平台,为走向社会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随后,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助理郑家新副教授在致辞中盛赞筑底空间是优秀的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的孵化空间,对北京大学在南山的创新创业中做出的骄人成绩贡献感到高兴,期待看到更多的后起之秀能够走向社会。由衷希望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同学和校友能够在创新创业方面继续共同推进南山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南山区科技局也会继续在多层面大力支持学校的双创工作开展。 
  接下来,比赛进入团队展示和答辩阶段。九个项目依抽签顺序上场进行项目展示,每组项目展示完成后,由校外辅导老师进行点评与推荐,然后由主评委们就项目特色、落地难度、关键创新点等向全体项目成员进行提问。提问结束后,评委们分别根据项目介绍,项目战略,项目团队,市场营销,融资分析,项目创新,关键风险和问题等7个方面进行打分。
  第一个出场的是来自化生学院的陈颖团队,他的“Scishare”平台是一个服务于科研人员的微信小程序,通过科研试剂共享、公共仪器预约、科研资讯发布等服务,提高科研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从闲置的科研试剂中发掘出了商机。
  张小虎团队的“芯智科技”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廉价的离线图像识别芯片,该芯片可以帮助企业以极低的成本进行离线图像识别。该项目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进入市场,采用模组的方式降低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实现微小盈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后,一次性高投入将模组芯片化,大幅度的降低单个模组的成本,最终完成产业布局。
  来自汇丰商学院的秦力团队介绍的项目叫 “智胜先行”,这是一个基于海量思维导图的搜索引擎,通过建立信息的“逻辑大纲”,为查找信息的用户提供“虚拟目录”,来简化用户获取信息的步骤,提升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的速度和精度。目前该产品自今年3月上线后,已拥有4万8千多的用户。评委老师重点围绕其创新性进行了发问。
  AI 技术是目前互联网及科技届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而新材料学院的谈国禹团队设计的“我的AI”,正是一个提供无代码AI技术使用的Saas平台,两小时内帮助院校和企业掌握AI技术在本平台的实现方法,并通过使用"我的AI"无代码图像化AI实操平台,加快AI落地速度。他们团队的目标是通过将AI简单化,使客户聚焦科研和业务本身。
  陈加利博士的团队来自环境与能源学院,他的“Bio SD-KIT”项目,核心是研究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活性细胞支撑与检测芯片,采用水热合成与光刻蚀技术,制得具有二维阵列与反阵列薄膜结构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活性细胞支撑与检测元器件。
  傅可倩团队的“因诺威”项目,是在场比较与众不同的一个“服务型”的创业项目,该项目计划为初创公司提供商业计划书、财务测算、研究报告、资本对接、战略咨询等一系列投融资服务。现场的各位导师们,针对服务机构类型的团队的创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提出了深入和恳切的建议。
  “爱换君”项目,是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牟群团队受自身经历的启发,搭建的一个使该平台的社区用户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技能资源,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物品、知识、技能的智能匹配与相互置换,通过安全、专业、智能的模式解决用户需求。
  信息工程学院的陶金敖带来的“南燕文化传播”项目,是一个已经正式运营的基于北大及南燕深厚的校园文化的由学生自发组建的校园文创公司,依托北大深研院平台,以校园官媒“南燕新闻社”的流量为良好支撑,专注校园文创和文化服务,生产销售让在校生和校友都能收获文化认同感的文创产品,致力于传递北大精神,打造独特的南燕文化符号,引领校园文创新思路。专家评委们,对该公司的创造力和存在意义做了大力肯定,同时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核心人员流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最后一个团队来自环境与能源学院,曾惠与文海燕两位同学共同介绍了,“EASE工场”这样一个旨在建立“知识共享+教育共享+健康共享”的集成共享生态平台,建立以“教育+健康”双轮联动,驱动发展平台教育服务与社区卫生健康服务。
  经过紧张角逐,大赛最终产生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各一。他们分别是:一等奖 秦力团队 “智胜先行”项目;二等奖 谈国禹团队“我的AI”项目;三等奖张小虎团队“芯智科技”。主评委为获奖团队颁发了获奖证书。本次赛事获奖团队将获得由筑底空间提供的奖金支持,免费办公空间和后续其他资源的对接。
  最后,由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原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史守旭老师及北大深研院牛宏伟副院长,为辛苦付出的九位创业项目校外导师颁发了筑底空间项目导师证书。
  对于在校生和每个团队而言,其实能否拿到奖项,是否立刻就拿到融资,对于目前的阶段来讲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能在这次大赛的准备、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正是筑底空间成立的初心和意义。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创意工作的支持,应该是为在校生的发展多打开一扇大门,寻求另一种可能性。大赛既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相信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北大人创新创业创意的精神会继续传承下去。
附:团队导师名单
廖 芳 深圳前海工匠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EO
姚 骏 新国都副总裁
黄家荣 普华永道深圳税务合伙人
刘冬冬 华侨城创投中心、康佳创业投资(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
邓小昆  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科技发展公司董事
孙 远 星河领创天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吴 斌 广东翼卡车联网高级合伙人
章燕兰 深圳市君兰空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修伟 深圳瑞翼风火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