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在深圳

安桐瑶,国际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作为2022-2023学年学生蛟龙协会副会长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赛艇队队长,安桐瑶坦言“运动达人”一开始并不是她的标签。在中学时期,忙于学业的安桐瑶更多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运动,并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体育训练。

赖根明,新材料学院2020级博士生,师从郑家新副教授。在导师郑家新老师的指导下,赖根明同学始终坚持在机器学习势场及锂金属负极研究领域深耕,通过开发锂金属负极及其界面的机器学习势场,用以研究锂枝晶生长机理和调控方法,致力于将“AI for Science”方法真正落地到实际应用中。

谈到对南燕园的初印象,邢嘉宝同学最深刻的是镜湖的标语“交叉学科 应用学术 国际标准”。

今年,燕园1号楼最新升级的三人间宿舍迎来了三位北大深研院环境与能源学院新生——高悦皓、姜缘、陈少聪。巧合的是,他们都来自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本科四年间也同样是舍友。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在北纬N22°38’17.5’’,东经E114°05’52.35的土地上,空灵的声音传来,沁人心脾。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迎新晚会的夜晚,抬起头便能看到聚光灯下动情歌唱着的两位男孩,西装革履,深情地倾注在歌声中。

2022年,在环境工程领域潜心钻研十余载的冀豪栋,带着交叉融合的学科视野、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学术思维,从北大燕园来到“南国燕园”,正式成为一名南燕教师。入职一年有余,他不改对学术和教育的热忱,不改对创新和前沿的探索,与学生亦师亦友、共研共进,逐渐完成从博士后到高校教师的转变。
我院杨世和团队《Nature Photonics》:气相后处理法赋能高性能全印刷碳基钙钛矿太...
张锦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在《Matter》发表高强高韧芳纶纤维制备重要成果
我院科研团队研发出下一代锂电池设计自动化软件
我院杨世和团队Nature Photonics:气相后处理法赋能高性能全印刷碳基钙钛矿太阳能...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团队唯一通讯在Advanced Materials报道了新型...
吕锦晟:做连接内地与香港的“城乡规划桥梁”
从学院到乡间:陈瑞林的双轨人生
Yolandani:逐梦中国科研的印尼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