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深圳市图书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做了题为《机器人时代:狼真的来了!》的演讲。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同步参与录制了本次“市民文化大讲堂”活动,将于周五晚上22:20播出,周六早7:30重播。
作为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专家和国内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的潜心实践者,刘宏教授首先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自主完成复杂作业的智能装置,机器人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其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劳动,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建筑、安防、教育、医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后,刘宏教授系统地分析了近年来“机器人热”的国际国内技术和产业背景,在全面回顾人类社会工具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了智能机器人是人类社会工具发展最高形态的基本论断。进一步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机器换人”、“机器人伦理”、“机器人情感”等热点话题展开论述,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形成的巨大推动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编者整理的刘宏教授在“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中的若干观点。
观点1 :机器人时代,狼是不是真的来了?
我们所期望的智能工具,是物质、能量、信息高度融合的三元工具。未来的智能社会将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高度融合的社会,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新的革命性力量,能把这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的机器人,带来了服务,也带来了顾虑,也许也带来了威胁? 机器人这个功能强大的新物种,会不会成为威胁人类的“狼”?
机器人领域有个概念,叫机器人学的三原则。最早制定它就是约束机器人,不让机器人危害人类的。第一条就是,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者是无所作为,任由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条原则是机器人要听人类的话,除非跟第一条产生矛盾。第三条是机器人要保护自身的存在,除非和前两条产生矛盾。机器人当然要保护自己,但是有人类受到威胁的时候,它要保护人类,牺牲自己,这就是机器人的三原则。这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平等条约啊,这就是人类给机器人加上的一个枷锁。
在总控层面编程体现这三个原则只需要上百行程序,如果我们的程序发生了一个突变,产生了一个bug,如果一个淘气的机器人改写了另外一个机器人的控制程序,这三个原则的顺序瞬间就会发生改变,人类瞬间就可能受到机器人的致命威胁。因此,在微观上来讲,人类受到机器人的威胁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技术上的担忧难以阻挡应用的普及。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汽车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全世界每年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直接死伤的人数以十万计。但是,这么危险的工具仍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技术发展就是这样,机器人也不例外,它可能会威胁人类,但是一定会走进人类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观点2 :“机器换人”将带来人类的又一次解放
刘宏教授表示,智能机器人时代近在咫尺,扫地机器人已经率先走进千家万户,未来将完成更复杂的家务劳动,真正成为每个家庭的保姆。在工业生产领域和社会服务,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正在被机器人所取代,一线劳动者的数量、结构和素质都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这种局面发展下去,是否会带来大规模的事业,使人类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呢?答案是否定的。
未来社会,当机器人替换了全人类20%的劳动量,造成的不应该是20%劳动者的失业,而应该是全人类必要劳动时间缩短20%。也就是说,每周工作四天就足够了!当有一天,机器人真的能替换全人类80%的劳动量,造成的更不是80%劳动者的失业,而是全人类必要劳动时间缩短80% 。也就是说,每周工作一天就足够了!每周休息六天,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陪伴老人、学习充电、创作艺术、娱乐放松、约会恋爱……每周8小时工作制的时代,劳动将真的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工作将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调剂。
今年是马克思先生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刘宏教授认为,机器人的应用将推动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全面解放,更快实现马克思的伟大预言。
观点3 机器人也会有感情吗?是的。
机器人的设计和开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人机一体化的重要方面就是智能穿戴以及拟人机器人。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让人类披上机器人的外衣,未来的机器人也会“长人样”、“说人话”、“有人情”的。
在充斥着孤独的现代社会,发明家们瞄准刚需,已经研发出了可以陪伴人类的“机器人男友”、“机器人女友”,并且销售十分火爆,机器人开始在情感方面融入人类的生活。现代社会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在和手机谈恋爱了。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担心机器人会影响现有社会关系,会破坏真实人类之间的美好情感。
我们发现,手机的广泛应用,让人们无论是寂寞时刻还是恋爱甜蜜时刻,都离不开手机的记录和陪伴。机器人也是如此,机器人的程序是为了人的需求而设计和调整的,必然要具有感情,为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的服务。随着人类和机器人之间不断产生互动和交流,人会逐步依赖机器人,机器人也会对人会产生依赖和迷恋心理。
在演讲最后的答疑和交流环节,市民观众们纷纷踊跃提问。
Q: 请问刘老师对从事机器人创新创业有哪些建议?
A:现在很多“搞机器人的”创业者在编故事、写本子、拉投资、卖股份,反映出来的几乎跟买股票、炒股票和炒房地产的心态差不多,就是一夜暴富的心理。
什么是创业? 我在百度百科上查到——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过程。我发现这个解释非常精确、非常完整、非常好。创业的“业”,不是企业的“业”,而是事业的“业”!
创业的主战场不仅仅是创办企业,而是要开创一番事业。刘宏教授的团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培养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已经有上百名,其中综合素质优秀者不在少数。虽然现在创新潮、创业热,但很少有弟子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立创业。经过交流发现,弟子们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太深”。很多优秀毕业生更希望厚积薄发,希望先出国锻炼,希望先到大企业发展。机器人领域创业成功的机会可能比买股票赚钱的概率都低,所以,选择创业一定要慎重!对大多数青年学子来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也许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本次演讲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刘宏教授的演讲为不同层次的人士传送了人工智能通识基础,根据人工智能在公众中需求度高、但认识程度差异巨大这一当前社会特点,为生活在智能时代的新技术爱好者提供一个理性思考的坐标。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区别于一般的学术报告和论坛,在集中讲授的90分钟里,干货多多,内容务实、深入、细致,得到了大讲堂观众的一致好评。
背景链接:
刘宏,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专家,科技部“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首批CAAI Fellow,深圳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科研处处长、智能机器人开放实验室主任。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国家航天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奖、CAAI最佳青年科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候选人等荣誉。
文/谢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