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直接表达的意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附载了意义的新的细节,才能再次附载那些伟大的真理击中读者。
12月8日晚上,一场原定六百人的博雅·大家讲坛,来了一千多人。观众把一个容纳三百多人的教室堵得水泄不通,其余的人只能到隔壁教室观看转播。
讲台上,六把凳子被摆成了V字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特聘教授白岩松在V字一边来回走动,另一边坐着五位财经新闻专业的学生。当天晚上,大家共同探讨了一个略带自省精神的问题:读书,不仅知识,更要智慧。这是白岩松受徐泓教授的邀请,第二次来到汇丰商学院。
2012年11月,白岩松以新闻教育志愿者的身份,开始了“东西联大”的新闻课堂尝试。东西联大是由东面的中国传媒大学和西面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所院校新闻系的研究生组成,从一年级开始招,每年招十一个。除了新闻专业,还有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一共十一个学生,一届两年。白岩松每年同时带两届,已经毕业了三届。
白岩松说,创办东西联大有三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除了受众广的讲座与电视节目,亦需要教授小课来走进学生,从而因材施教;二是弥补学生对历史与人性的探索,目前大学课程设置过于功利化,缺少心理学及历史等课程,而新闻恰是对社会与人心的观察,因而需要弥补这一缺失;三是增加阅读,现今中国的大学生不读书,相比英国本科的读书周与哈佛耶鲁的高强度阅读,中国学生对书籍的贫乏涉猎需要被重视。
“我非常警觉一件事,现在的大学校园把知识当成了智慧,把读字当成了阅读,可现在的真实状况是知识不等于智慧,天天聊天不等于谈心,朋友圈很壮大,不意味着你有朋友。”白岩松接着说,“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所有的教育,尤其大学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还是智慧的提供者?”如果是知识的提供者,则死路一条,因为能高效传播信息的互联网早已拆了知识的“台”。
著名学者陈鼓应认为,当代人有一个特质是“多识少智”,而古人则是“少识多智”,“多识少智”使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白岩松说,学生们碎片化地接受相似的资讯,阅读着千篇一律的朋友圈,而缺少深度的阅读,结果就是交上来的作业多空话少思考,多形容词少名词;社会亦是趋于同质化,比如华语乐坛,黄金二十年之后,能广为传唱的新作品愈发减少。白岩松认为,技术进步使获取音乐容易了,人们便只驻足于那些能迅速抓住自己喜好的旋律,而不会重复播放歌曲,但真正的经典则是需要反复聆听才能感悟。在这个背景下,需求影响供给,音乐创作亦变得浮躁而同质化。
若想拒绝同质化,就需要深度思考,思考与创新都是建立在广泛阅读之上。“不爱看的书,也一定把头十页看完,因为不爱看的很多书,意味着新鲜领域,是全新的房间,是别扭的,它可能就会给我补养,而喜欢看的东西其实多是已拥有的。”白岩松说,从齐邦媛的《巨流河》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到《皮囊》里笑着哭的情绪以及《一个人的村庄》鬼马神功的文字,倘若这些经典都没有读过,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
白岩松还提醒同学们: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直接表达的意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附载了意义的新的细节,才能再次附载那些伟大的真理击中读者。白岩松说,形容词是修饰的,而做新闻长期用形容词,就意味着你养成了一种修饰的习惯,这是新闻学忌讳;到处是结论,到处是意义,这恰恰与文化的创造背道而驰。“古典音乐主题翻来覆去就爱、别离、忧伤、生命的思考和赞美自然那么几个主题,为什么需要三四百年?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作曲家?因为每一个作曲家,都能找到新的旋律,新的细节、节奏,再次表达伟大的主题。”
接近讲座尾声时,白岩松又回到了大学教育的话题,其归根结底是三个问题:一是不读书,二是同质化,三是缺乏深度思考。现场师生们也就高等教育及时事新闻,与白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
虽然听众们多数非新闻背景,但也正如杨振宁教授所言“物理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宗教”,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去思考,去寻找智慧,也正是这场讲座带来的莫大收获。
(撰稿:黄河,编辑:金鹏,摄影: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