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16首届深圳创业与就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大楼403教室举行。该论坛源于“中国研究”和“制度经济学”的课程创意,围绕创业与就业的主题,以研讨会方式让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参与深圳的发展。本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深圳研究生院安晓朋副书记,汇丰商学院李志义副院长、环能学院徐期勇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由前海管理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绿色经济研究中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前海厚德孵化器、前海硅谷国际开放平台联合承办。
黄海峰教授作为论坛负责人,与前海管理局的聂海峰、汇丰商学院的张凡珊、毛娜、吴爽、王辉、环能学院的王传胜等组委会成员,一道成功组织了15家国内外企业与北大百位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图1:“中国研究”课程同学与参会嘉宾合影
下午两点,与会人员纷纷来到研讨会现场,其中有全日制学生,国际交换生,具有工作经验的MBA学生,以及企业界人士。
来自泰国的谭美维同学就读于汇丰商学院管理专业,在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她咨询了自己一直很关心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相关政策。
下午三点半,研讨会准时开始,活动全程采用英语,来自德国的Julian Barg和来自澳大利亚的James Panarettos担任主持人。
图2:研讨会准时开始
首先是嘉宾致开幕词,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书记安晓朋女士,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处主任朱奎燊先生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助理黄海峰教授。
安晓朋副书记对新一代年轻人寄予了期望,表示北大深研院将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并融合深圳不断改革的城市文化,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图4:朱奎燊主任致辞
黄海峰教授认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正从仅仅追求“财富经济”转变为追求“慈善经济”。今天的商学院不仅应教育同学如何通过创新,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要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道德,成为全面建设社会的正能量。
图5:黄海峰教授致辞
然后是欧盟地区委员会前秘书长Gerhard Stahl和意大利游戏公司Digital Bros大中国区总经理Thomas Rosenthal两位教授简短而深刻的主题演讲。
图6:同学们专注听取嘉宾的演讲
Stahl教授回顾并肯定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指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挑战: 经济模式转变、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研究创新、走出去、金融开放等,同时强调挑战与机遇并存。
图7:Gerhard Stahl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Rosenthal教授则分析了人才市场的严峻形势,并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目前人才市场的三个问题: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留住人才的难度增加,缺乏有经验的员工。他特别指出目前中国员工跳槽过于频繁,无法实现充分的个人贡献,同时也使得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意愿和支出降低,不利于员工工作能力的培养。
图8:Thomas Rosenthal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接下来是企业介绍与交流环节,15名嘉宾用一分钟的简短时间介绍了所属公司并提出了对人才的需求,覆盖了政策部门,创业孵化、会计、金融、智能硬件、软件、环保、游戏等行业。有的从公司的业务角度切入,有的将个人创业经历娓娓道来。Digital Bros旗下的游戏公司505 Games还播放了一则制作精良、充满科技感和带入感的短片,令现场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图9:企业嘉宾交流与分享
在问答环节,两名观众都对505 Games进行了提问。首先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对这家游戏公司进军东南亚的疑问,Rosenthal表示目前在游戏出版的政策监管方面确实有很多限制,但是他们也在寻求一些好的合作伙伴一同开发新兴市场。然后是一名来自欧洲的交换生,作为女生,她更关心这家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倾向。Rosenthal回答道,“虽然游戏从业者男性占了78%左右,但高管中也不乏有女性。”

图10:观众提问游戏公司的招聘事宜
问答结束后,“中国研究”课程的班级代表David Ko向观众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代表全班同学向黄海峰教授以及所有对课程做出贡献的人表达了感谢。
图11:“中国研究”课程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中国研究”的授课对象主要为留学生,在黄海峰教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课程讲座、企业参访、外出考察、支教等方式建立了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感知与认识。
最后,黄海峰教授作了总结发言,展望了中外人才交流以及合作创新的前景,再次强调和坚定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大家把握前海这个机会勇当时代的弄潮儿。
图12:参会嘉宾及成员合影准备
论坛之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国研究”课程的国际学生与论坛的中外嘉宾一起,参加了深圳十一茶行品茶、书法、音乐、服装等中国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文化、移动课堂”的沉浸教学方法,国际学生们不断“走近中国、理解中国到热爱中国”,坚定了在中国创业的信心,也使得国际企业有机会领略到北大学子的风采。
图13:“中国研究”课程学生品茶
(撰稿:张哲源,摄影:黄海峰、董金鹏、杨雨田,编辑:张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