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研究员来环境与能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2015年11月5日,应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组何凌燕老师和黄晓锋老师的邀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老师来环能学院进行学术讲座。

要茂盛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7于耶鲁大学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工作。2007年8月入选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现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气溶胶研究工作,在Angew Chem, Nano Letters, ES&T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文章50多篇,获3项发明专利;担任Atmos Environ,J Aerosol Sci 等的编委,美国AAAR学术奖励组委员。曾获2013年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2013年欧洲Marian Smoluchowski青年气溶胶科学家杰出贡献奖以及2014年美国AAAR Whitby奖。2015年获中国气溶胶技术创新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要老师报告的的题目是大气颗粒物生物成分及毒性的监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PM2.5的成分和其健康影响,PM2.5中的生物碎片和其毒性,以及发展中的使用酵母细胞在线监测PM2.5毒性的系统及其应用。要老师讲到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是影响寿命的一个主要因素,会造成炎症,免疫系统失调,破坏DNA细胞等。生物粒子也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他们来源广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要老师展示了他们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不同城市的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和粒径分布,不同污染情况下,微生物气溶胶的种群构成,也提出了现存检测微生物气溶胶方法的局限性。给我们讲解了其课题组开发的使用微生物在线监测PM2.5毒性的系统。也提出了未来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向,发展新型的纳米物理检测技术,呼吸生物学对传染性疾病调查的应用和健康影响以及微生物气溶胶的大气影响。

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讲座结束后,要老师与环能学院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热烈的座谈讨论,就一些当前问题交换了各自的意见。本次的学术讲座为环能学院学生在对空气污染物的认识上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也使大家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