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王芳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海闻老师,尊敬的白老师,亲爱的师弟师妹们:
下午好!
首先祝贺师弟妹们在深圳七月流火蓝天白云的美丽中迎来毕业的日子。你们将从未名湖那个海洋、从塘朗山的屹立和大沙河的流淌边,有人静静地、有人热烈地、有人憧憬地、有人不舍地、更多的人怀着对未来跃跃欲试地离开。
我1997年离开校园,从校园一跃而入比未名湖和大沙河更深、更远的社会。很多年以后我会这样描述:闭上两眼,一头扎进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跟你们比,我那年毕业时充满紧张和恐惧,或者随遇而安、心态消极,因为种种变故,我毕业时都没找着一份像样的、和名校毕业生相匹配的工作,至今我都仍然记得那年深圳人才市场里人头涌动、熙熙攘攘得跟菜市场一般,而我无所适从的心情。
昨天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我?今天站在这里作为校友代表,和你们分享我的祝福。作为北大中文系毕业二十一年的学生,一无桃李满天下,二无著作在身,三无一官半职,四无像黄怒波师兄般商誉满天下。我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一个可能的答案:因为我在这个功能与功利的世界里,一直没有被任何名、利、庸常生活所奴役,始终坚持我自由的灵魂。
![](/__local/2/F3/00/2B16F69A168D7FDAE53D7F6AD91_9AFB8C53_61D220.jpg?e=.jpg)
记得刚进燕园时,孙玉石先生任中文系系主任,他说:“你们,是社会的栋梁,是精英。”那年我不满18岁,听到这句话吓出一身冷汗。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为什么会一身冷汗:在一个人被赋予精英意识的同时,对社会、家国的责任共存并生。我天性自由散漫,所以一听说被精英,就吓出一身冷汗。二十年白驹过隙,我终于成为了自由的自己。我现在任职于松禾成长关爱公益基金会,主理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公益项目“飞越彩虹”,这三年我走遍中国边疆省市,和维吾尔、塔吉克、藏族、傈僳、纳西族的乡村教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们一起歌唱,为中国这片土地上真正盛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花朵而努力,而这三年我充分体验了中华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善与美,为经济落后、相对贫穷的边疆地区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这项工作是幸福的,因为与爱、与美同行,而这份工作,让我触摸到最真实的中国乡村的现状,让我更真切地思考艺术的善与美,教育的好与坏,人性的善与恶,城乡的先进与落后,而在其间每到一处,有感于土地和人民的美丽与淳朴,有感于世界常常突发中的可能之恶——比如去年的马航、今年的沉船,比如尼泊尔大地震——我在行走、奉献和思考中,从不惑之年开始,终于成就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思考中的行动者,一个名符其实的“游吟诗人”一个自由灵魂的坚守者。
当然,直到此时此刻,我都不能够说自己已经精英了,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已经自觉地把社会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点滴努力密切地关联起来,用自己点点滴滴所知、所言、所行,去推动我、去构建我们理想中更可爱的社会。虽然有点晚,但“朝闻道,夕死可矣”。拥有信念,然后坚守,任何时候都不晚。
所以,我们经常感受到,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信息化时代,当前才有无数原本青春热血、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自甘平庸,自甘毫无个性、人云亦云、丧失独立思考为理所应当——房价高了,叹息生不逢时买不起房;风气坏了,跟着网络骂骂娘、吐吐恶气,仅此而已。这些,我必须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相信,都一定不能是走出南燕的未来你们,因为,你们将如此真切地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和精英,不过一定要记住,精英也好,栋梁也好,势必与责任同步。
在你们离开校园前夕,我想以过来人的经验,给你们几句真挚的祝福:
1、不辜负。不辜负你们在南燕这个美丽的校园抛撒的青春。在学校良师益友的给予必然数不胜数,我相信许多同学在校其间,都已耳濡目染深圳校友会里很多坚守梦想的师兄师姐们的言行、创造,像汇丰、光华的戈壁挑战赛、像北大青年创业营对于年轻校友们的真心扶持等等。我深信这些师兄师姐们都保有着燕园收获的美丽的灵魂,通过点点滴滴的行动,完成每一个梦想光火传递的瞬间与永恒。千万不要辜负。
2、不屈服。你们将真正从学生转而成为社会人,你们将重新和同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平等的、剧烈甚至残酷的来自职业的、社会的各种竞争。我以为,所谓生活的艰辛、日子的庸常,高房价、大压力,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不屈服的人,将赢得幸运女神的青睐。不信,站在你们眼前的我,真的从来没有屈服过生活给我出的各种难题。
3、要“更”。在面对工作,和我们在燕园学习、做研究课题一样,要优秀,更执着;同样的工作,你要更有思考,更有行动力,更有严谨的思维,更有正确的方法。更视野、更执着。
4、要唯心。在做重要的生活决定时,比如换工作、比如谈恋爱,一定要在安静中反复问自己的心,这是不是我真心追逐的方向。我们是全中国最好的北京大学毕业的同学,如果连我们都不能追随自己心灵的律动,请问还有谁能呢?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书上的字是天生的,地上的房子是天生的,幸福生活是天生的,慢慢长大才知道:书是作者写的,房子是建筑师建的,每家人的幸福生活是每个家庭成员创造出来的。当我真正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后,我终于成为一个坚定的行动者。我更喜欢看好莱坞的一些平民英雄片,那些片子告诉我们,英雄不在遥远的他乡,英雄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身体里藏着,英雄,就在每个人自己心里。
二十年过去,我觉得这个社会励练了我的能力,让我拥有了坚毅的力量,但回望来叶路,我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我,实在是因为燕园时代塑造了我的情怀。情怀,虽然有时显得虚无,她既不是房子,也不是存款、金银财宝。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越来越珍惜这样的情怀,因为她是一种比房子、存款、金银财宝更弥足珍贵的东西,是一种让生命持续绽放光彩的温暖所在。
毕业,意味着分离。但是,我用一个从燕园毕业26年的师姐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们,今天我们的告别,意味着精神上永远的守望。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你们的心却将会永远地留在燕园的这几年,留在这一刻。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