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慈氏文教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慈事学会(香港)导师王联章做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大家探讨成功、快乐和财富的关系,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志强也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围绕智慧人生的财富观展开,探讨了如何正确地认识佛教并运用佛教思想建设智慧的人生观,如何达到自在人生、恒久和快乐,如何求取正当财富、运用财富和保存财富等话题,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佛教理念,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
王联章是我院通识教育中心的首位客座教授,讲座现场,白志强常务副院长为其颁授客座教授聘书,并表示:王联章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能够带给大家认识中国文化的不同视角;同时还感谢王联章先生专门为人文学院建立了中国传统文化图书馆,充分肯定了该图书馆在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推动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王联章从少年时代就对佛理佛法有着浓厚的兴趣,15岁时,他建立了香港中学中的第一个佛学会。在他看来,佛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人找到答案。人生应秉持追求“自在”的态度,这既包括财务自在,又包括身心自在。佛学的精髓并不在于求取财富,而是保存财富、正确地运用财富。
他从对比“儒”“道”“释”三家思想及传播历史来厘清佛教概念,说明佛教本质上不是宗教,而是文化、是教育:儒家着重敦伦尽份的入世伦理,各安其位、各尽本分;道家着重清静无为的出世修炼,以汉代文景之治为代表,不干预政治,讲求清静无为;佛家兼包两者,层次分明,但在后世不同地域的弘传上,被附上各种仪轨形式,在一定程度能满足人类希求保护的宗教心理。“佛陀”是“圆满的觉者”,是指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智慧与有情众生的慈悲行为已达到圆满的境地,严格来讲,这并不符合“宗教”的定义。必须认识佛教的真面目,体察它不是神教的智慧层面,才能启发体悟宇宙实相的觉性,真正达到恒久和乐,即“智慧人生”。
王联章继续讲到,佛学并不是摆在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也不是简单的形而上的思想,相反,它无处不在,并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方便具足”,指能学习拥有谋生的知识与技能及安身立命、广结善缘的品德和修养。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名校出身意味着“方便”,但不一定具备“具足”,比如如何在面试时让主考官对自己印象深刻,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守护具足”是指能够节约用度,不奢侈挥霍,进而具备福报聪慧,懂得投资保值,不让财富亏损,甚至能够有所增益。“善知识具足”指亲近良师益友,学习世出世间知识,懂得积德行善、通晓社会民生经济,进而得到贵人的提携接引、用心栽培、给予种种机会,成就自己世出世间的事业。“正命具足”指从事合法合规的工作事业、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谋生方式,不用担心触犯法纪而被罚款受刑。如果能够做到勤学技能、朴实节约、得贵人相助,从事大家认可的工作,那么人生才能既“富”且“慧”。
讲座上,王联章还提到,实现个人的成就和满足并不是努力的终点,反过来,我们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造福社会与他人,这就是佛学所强调的“布施”。无论是用财物、体力捐赠社会上有需要的困苦人士的“财施”,还是以自己的地位、影响力、言行来鼓励、安慰别人,使其走出心灵的困境的“无畏施”,再或者是以世间的知识、谋生技能、超脱烦恼的哲理、思想教育、引导他人,使其安身立命,养成高尚品德的“法施”,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联和福报。我们需要的是把自己的智慧与人分享,传授自己的人格和知识,这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王先生充满趣味、广泛涉猎的讲授内容不时引发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为南燕通识课堂讲座开启了成功的第一课。
文\刘蕊,图\朱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