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南燕新闻社师生赴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公报社参观学习

2013-05-14

       5月13日,在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党委书记白志强教授的带领下,南燕新闻社师生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香港大公报参观学习,就校园媒体如何管理运作、学生在校园媒体中发挥的作用、如何找到好的新闻选题等问题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香港大公报专业记者进行详细探讨交流。

                    中大新传:本港传媒人的起点 
    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与研究学部主任、校园刊物《大学线》与《Varsity》社长李立峯接待了来访的南燕新闻社师生一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在读博士生与新闻社师生交流了学习经验。
                          ( 李立峯副教授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情况)
   李立峯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着重介绍了校园刊物《大学线》、《Varsity》的请况。《大学线》、《Varsity》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关课程的专业教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采编的实习刊物。学生通过《大学线》、《Varsity》的采编工作可修相关课程的学分。刊物内容主要是报道本地的新闻时事、文化、娱乐、传媒、环保、社会事务、人物专访、大专校园现象等,每期发行5000份。南燕新闻社师生就自己在《南燕新青年》、《南国燕园》刊物采编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李立峯副教授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李立峯副教授特别提到大学生在新闻实践中独特的亲和力优势,并以《大学线》的同学们对前特首曾荫权的采访实例鼓励大家。
                     (学生就校园媒体刊物采编问题进行提问)
                   (白志强书记向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赠送纪念品)
   此外,南燕新闻社师生还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的工作间,中大新传的在读博士生们还与同学们交流了在香港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最后,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白志强向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赠送了纪念品及深圳研究生院的校园刊物《南燕新青年》、《南国燕园》,并欢迎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到深圳研究生院来看一看,鼓励两地学生交流学习,分享在校园媒体采编过程中的经验。
                                                  (合影)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始于一九六五年,研究领域广泛,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是香港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先驱。
 
                        大公报: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
     13日下午,南燕新闻社师生来到位于港岛的大公报社,与大公报助理总编辑、首席记者钟蕴晴,大公报深圳分社社长李冬梅及大公报的记者、编辑进行交流。
                                           (合影)
                     (南燕新闻社师生参观大公报历史陈列馆)
    大公报助理总编辑、首席记者钟蕴晴首先带领南燕新闻社师生们参观大公报历史陈列馆,并为师生们简要介绍大公报的发展历程。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同时也是辅仁大学倡议者之一, 属清末保皇党)。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 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1941年4月,《大公报》获密苏里新闻学院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华文媒体。
                   (南燕新闻社师生学习大公报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专版)
     通过观看大公报110周年的纪念视频,南燕新闻社师生们进一步了解到大公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大公报辗展于津、沪、汉、桂、渝、港,六易其馆,坚持不在日本人统治下出版一天的历史深深触动。同学们还参观了香港大公报的中国新闻部工作间,进一步直观了解香港媒体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状况。
       最后,北京大学副秘书长、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白志强向大公报赠送了纪念品与深圳研究生院校园刊物《南燕新青年》与《南国燕园》,感谢大公报一直以来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并邀请大公报香港分社助理总编辑、首席记者钟蕴晴,大公报深圳分社社长李冬梅及大公报的记者到深圳研究生院参观,并从专业角度指导新闻社学生办刊办报。
 
                         南燕新闻社:记录历史 传播北大
    以“记录历史,传播北大”为使命的南燕新闻社,成立于2010年6月,隶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办公室,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向校园和社会的唯一新闻机构。南燕新闻社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门报道校园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校园文化与生活,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使用中英文发稿,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南燕新闻社以专业精神建设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通讯社,努力打造一流校园全媒体集群。
    本学年,南燕新闻社旗下的各媒体成果突出:南燕电视台共推出8 期新闻,推出原创节目2个,制作专题2部,总内容时长达160分钟,为学校重大新闻报道提供视频支持;《南国燕园》中文报纸出刊5期,《南燕新青年》杂志一期;The Nanyan Observer 出刊5期,并进行了改版,更好地贴近校园生活,搭建了与学校外籍师生沟通的渠道;南燕新媒体北大南新社的微博和人人网都进行实时更新,第一时间通过学生记者视角报道学校新闻与动态。南燕新媒体于本学期初推出《南燕手机报》,将校园讲座等服务信息第一时间点对点发送给全院师生。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一行视察深圳研究生院时,他对学生自己办刊办报很感兴趣,并详细询问了《南燕新青年》杂志主编是由老师任命还是学生竞选,主编任期多久,杂志出版周期等情况,言语之间饱含了对青年学生的关心与期许。胡书记的关心也是对所有南燕新闻社师生用心办好校园媒体的支持与鼓励。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运作,南燕新闻社的成员们利用南燕新闻社提供的广阔平台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新闻报道经验。但是,毕竟都是羽翼未丰的在校学生,还是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和疑惑。在这次赴香港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悉心聆听了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跟前辈们交流各自的困惑,可谓是豁然开朗,不虚此行。
    相信不久的将来,根植于南国燕园独特、多元、开放、活力的校园文化土壤的南燕新闻社,一定能更好地为“记录历史,传播北大”做出更多更卓越的贡献。
 
(文:王问野  图:卜庆鹏、向鑫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