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北大中文系李小凡教授来我院讲座 关注汉语言方言学领域前沿话题

2013-03-26汇丰商学院

  3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小凡教授来到深圳,与北大深圳学子分享他在汉语方言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深圳研究生院E-104教室做以 “从移民史看东南方言文化区域的形成”为主题的讲座。
                (汇丰商学院孔英副院长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由汇丰商学院副院长孔英教授主持,他提到自己和李教授同为北大“老三届”学生,颇感亲切,对李教授在方言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深表钦佩,“一个民族只有充分地了解自身历史,才能更好地憧憬未来”,孔英教授如是说。
  李小凡教授从史前华夏的历史地理开始,介绍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发展,上古时期(秦到西晋)南方汉人数量远远少于中原;据户籍记载,南方人口只占19%。从西晋末(317)到南宋末(1279)近千年的中古时期,汉文化的重心(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这期间,中原地区先后三次遭受重大战乱:西晋永嘉之乱(307年)、中唐安史之乱(755年)、北宋靖康之难(1126年),南方则相对安定。东晋(314-420年)、南朝(420-589年)、南宋(1127-1279年)时期,汉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南方社会在中原文化的推动下得到全面发展,逐渐形成了近代东南地区方言文化的地域格局,从方言区域看,东南地区的吴语、湘语、赣语、闽语、粤语、徽语、客家话、平话8种近代方言也在中古时期先后形成。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小凡教授讲座现场)
  对于东南方言文化区域的形成原因,李教授讲道:“中原移民迁徙到东南各地,将迁出地的语言文化习俗带到定居地。两地相隔遥远,加之政权割据,难以互相交往,社会发展便不再同步。天长日久,语言文化的差异日积月累,移居地就逐渐变成不同于迁出地的方言文化区域。”
接着,李教授重点介绍了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所引发的三次大移民及其对方言的影响,并称我国当前的农民工迁移并不属于“移民”,因为农民工并没有在工作场地定居下来,而是不断往返或者转移到别的城市。
  之后,李教授又介绍了和各位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文化,重点介绍罗香林客家学说及其族谱研究方法,并用辩证的方法引出学界对该学说的修正。学术严谨而生动有趣,两百位南燕学子认真聆听,还时不时跟着李教授用各种方言发音,体会着汉语方言的魅力。
                         (讲座现场)
   最后,孔英副院长代表讲座承办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向李小凡教授赠送纪念品和纪念海报。
  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汇丰商学院全日制硕博项目、MBA、EMBA、EDP、在职硕士和大学城哈工大、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前来听讲。
 
附简介:
李小凡教授:198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汉语方言学,兼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讲座提要
一、语言是文化的鲜明标志
二、中原地区汉族文化是南方方言和地域文化的母体
三、移民运动是中原文化南传的动因
四、中古三次大移民造就近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格局
五、客家民系的形成和界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