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院团委“南海文化的形成与影响”调研团赴海南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2012-08-08学生工作处

日前,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组织的为期7天的“南海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海南省琼海市顺利结束。

本次暑期社会调研活动是由海南省琼海市团市委和北大深研院发起主办,得到了“美在心灵”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团队的积极响应。“南海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是今年北大深研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调研课题。参加实践的8名成员来自三个学院,包括人文学院的苗淼、李昕琳和胡海波同学,城市设计与规划学院的杨瑞和戴晓頔同学,以及信息工程学院的刘洋、杨轩和刘星同学。

  7月10号上午,该社会实践队精神抖擞整装出发。实践团成员在院团委副书记刘兴隆老师的带领下,历尽辛苦,辗转两天经过广州、海口,于7月11号晚上到达琼海市进行考察调研,受到了琼海市政协领导和“美在心灵”协会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7月12日上午,琼海市团市委、“美在心灵”协会举行了欢迎仪式,团市委书记陈剑华,“美在心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辉敏,潭门镇团委书记王及明以及美在心灵协会支教志愿者与北大深研院暑期实践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上,陈剑华书记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深院团委暑期实践团表示欢迎,并对琼海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刘兴隆老师代表北大深研院团委对团市委、潭门镇以及“美在心灵”支教团的热情接待表达诚挚的谢意。同时,刘兴隆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关系,详细阐述了北大深研院立足深圳发展力求建设国际化一流校区的育人要求和办学理念,以及深研院在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西部方面已有的工作成绩和未来的工作计划。与会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北京大学深研院对于学生培养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以及北大深研院在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利用暑期调研的机会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真实情况,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共青团潭门镇书记王及明介绍了海南的农业(海产品养殖)、工业(贝壳加工)以及民俗(“南海文化节”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季海捕鱼等)等方面的概况,并对南海非物质文化项目的推进进行了深入剖析;海南省“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辉敏老师对此次调研提出宝贵意见,他希望学生在了解海南人对于南海的“爱与恨”复杂情感的基础上,多多挖掘素有“海上丝绸之地“的誉名的海南的历史文化;课题之余,北大深研院的同学能与潭门镇中学学子交流,多多给予弟弟妹妹们智慧的启迪和学习的鼓舞。最后,“美在心灵”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琼海分会副会长对“美在心灵”协会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分享了一年来在协会的心得体会,并表示将珍惜有限的支教时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今后更好地促进“美在心灵”活动的开展。随后,调研团入住潭门镇潭门中学。





 






  7月13——7月19日,调研团在琼海开张一系列活动。
  7月13日上午,调研团成员与琼海市潭门中学初一和初二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有关学习经验的交流会。7月14日下午,该调研团首先访问了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王书记,对潭门渔民出海打渔的历史由来,捕鱼方法的变迁,当前主要生产作业方式和状况,国家对渔民的保护、支持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王书记指出南海这一“祖宗海”对潭门渔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着重强调了目前潭门渔民的生产状况,特别是渔民所面对的困难,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周边国家的侵扰、渔业资源的减少。同时,王书记简单介绍了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最后,王书记谈了谈当地渔民的一些特殊的文化习俗以及对我们北大调研团队的殷切希望。同时,当天下午,实践团还对潭门当地海洋题材作家,《潭门春潮》的作者郑庆杨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而深刻的电话访谈。访谈过程中,郑庆杨先生介绍了自己从事海洋题材创作,特别是以潭门当地文化为创作对象的初衷,以及艰苦条件下对潭门渔民以及潭门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所作出的努力。这次电话访谈调研组收获颇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南海文化,特别是西沙南沙中沙问题一些新的材料和视角。
  7月15号上午,实践团一行参观了当地的7家贝壳加工厂,了解了贝壳加工坊的大致情况,包括陈设,贝壳粗略打磨过程和最后的贝壳工艺成品等。据了解,目前整个潭门的贝壳加工厂区大约有30家工厂,大多对贝壳进行粗加工,而以销售工艺成品为主的工厂仅有两三家。并且从事贝壳粗加工的工人主要是外来的女性务工人员,以湖南、四川为主。所有工厂的销售对象主要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大陆地区。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协助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协会志愿者们在潭门街巷发放了“英语口语100句农村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缘起于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将举办国际旅游岛(农村)英语口语100句培训活动,通过问卷调查旨在确保研究农村英语培训的需求调研,意在提高教学质量。下午,实践团(8人)与美在心灵团队志愿者(5人)前往潭门镇政府与潭门镇渔政局何站长、潭门边防派出所干警王大全、潭门船老板何船长展开座谈。会上,北大同学针对渔民出海作业情况、南海渔业资源等问题向渔政局何站长展开提问,针对国家渔业管理基层工作、信息收集处理工作等向王干警展开提问,而对于渔民生活、经营状况等则向何船长展开提问,此外北大学生还对潭门镇企业文化的历史、现状、传承和发展,南海海域各国的争议等广泛感兴趣的话题,向3位前辈进行请假,收获颇丰。会后,北大学生与美团志愿者又共同参观了关于南海事件、边防等的文字介绍与图片。通过此次访谈与参观,对潭门镇的渔政总体情况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天晚上,调研队成员与潭门海上民兵侦察连许德群连长进行了一次座谈。座谈过程中,许德群连长详细介绍了潭门海上民兵侦察连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民兵侦察连的组建历史,现编状况(人员、设备、技术等),民兵们忠贞的爱国情怀以及南海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18号下午, “美在心灵”协会在嘉吉中学举行了欢送仪式, “美在心灵”协会支教志愿者与北大深研院暑期实践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对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至此, “南海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海南省琼海市顺利结束。
                                                            
   本次北京大学深研院团委暑期实践团通过调研活动加强了与海南的联系,力求通过调研活动的互动实现了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调研团的学生通过座谈、访谈、走访和参观等形式了解海南文化的传承脉络,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海南地方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参考建议;另一方面,实践团成员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出北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文:李昕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