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16:30,南燕学术讲座特邀俞大鹏院士,举办了题为“百年之大变局下的科技创新之路——量子行动在深圳”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C栋303举行,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新材料学院院长潘锋主持。报告中,俞院士为师生们介绍了量子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进展,以及量子科学在创新之都深圳的发展历程和机遇挑战。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量子技术与第四次工业革命、量子技术发展的内忧外患、量子行动在深圳、科技自主之路的思考与建议。
俞大鹏院士开讲
俞大鹏院士首先介绍了量子科学的发展史。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微观尺度的物理现象无法用经典物理学理论解释。在普朗克、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等几代物理学家的努力下,一套新的理论——量子理论得以诞生,用来描述微小尺度的世界。如今量子科学在生活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又将它推到了另一个风口浪尖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出万物互联互通,大数据每两年翻一番,面对海量数据,算力达到了天花板,因此急需一种智能的、颠覆性的技术。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原理,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存储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快速解决经典计算机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另外,人类对离子、原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精确操控能力达到空前高度。第二次量子革命,将在精密测量、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引起颠覆性发展。俞院士称:“把通用量子计算机比作新时代曼哈顿工程一点也不为过,谁率先拥有通用量子计算机,谁就可以掌握全世界。”
认真聆听的师生们
第二部分,俞院士分析了中国量子技术发展的内忧外患。目前不少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设备禁运,对科研交流设置阻碍。中国急需在“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针对当今一哄而上的量子热潮,他表示十分担忧,认为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针对当今唯论文、唯影响因子的科研评价体系,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第三部分,俞院士回顾了他自1995年到北大以来的量子计算之路。2016年,他来到创新之都深圳,建立了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大湾区基地,致力于建设国家量子科技战略研究力量,打造我国量子科技的源头创新高地。他带领研究团队在深圳开展量子计算研究工作,攻坚克难关键技术。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申请相关国家专利3项,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俞院士表示,探索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推动量子信息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不懈努力方向。
俞院士介绍科研进展
第四部分,俞院士针对如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年轻人要勇于创新,释放自己的潜能;二是鼓励原创,十年磨一剑;三是要追求极致,把事情做“专”,把工作做到世界第一;四是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克难卡脖子工程。
现场提问与交流
最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杨震、副院长潘锋为俞大鹏院士颁发了“南燕讲座”纪念牌,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颁发“南燕讲座”纪念牌
人物简介
俞大鹏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市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学会量子信息分会主任委员。1993年在法国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1995-2016年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和教授;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2016年到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任讲席教授,并完成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在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三个方向布局开展研究。
记者/南燕新闻社 郭芷吟
摄影/南燕新闻社 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