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迎新进行时|@2022级新生,欢迎来到南燕

2022-08-29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

责编:王可佳

风雨初霁,惠风和畅,台风“马鞍”过境后的艳阳带着鹏城的热情,欢迎每一位来报到的南燕新主人。8月28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终于揭开2022级新生的神秘面纱,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将在塘朗山下、大沙河旁的园子里共同度过最灿烂的青春时光,书写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南燕故事。

今年,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录取学生1320名,为建院以来招生人数之最。其中包括博士研究生139名,硕士研究生1181名(全日制889名),留学生126名(均为硕士),港澳台37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34名)。

为进一步筑牢学校疫情防控防战线,最大限度降低我院疫情传播风险,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安全,营造安全有序的返校教学环境,8月22日新生在校门口通过第一道“防疫屏障”后,同学们由接驳车带至宿舍区进行三天健康监测管理,同时实行“三天三检”要求,以严格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学校于F栋二楼长廊处设立核酸采样点,实行新老生错峰采样,同时配备大量志愿者并开通核酸采样点现场直播,最大程度服务师生日常生活、提高检测效率。

8月22日,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材料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党委书记谭文长,副院长牛宏伟以及党委副书记安晓朋一行首先来到校门口查看新生们的入校、防疫情况,并感谢大家的付出与坚守,使得迎新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当日已报到307人,其中市内三天三检后返校的有119人,需要居家健康监测的188人。

8月28日,H栋内的一站式注册手续办理流程融合了院系报到、人脸核验、证书核验、学费缴纳、住宿协议、党团组织关系转接、校园卡激活等十余项注册手续,入校新生“最多跑一趟”即可完成入校报到所有手续。高效率的行政服务背后,离不开在H栋奔忙的各位老师、工作人员及学生志愿者,为新生做好周全服务。

新生报到,看他们怎么说……

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新生任远受已来到南燕继续求学之路的学长的影响,他也在今年夏末踏入南燕的校园。相比于本科校园,他眼中的深研院无疑显得有些“袖珍”,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环境还是非常不错。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他希望能在研一时将课程基础打好,研二研三时跟着老师做项目,走一步看一步,任重而道远。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2022级直博生孙少伟对南燕舒适的环境,尤其是宽敞的宿舍床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注于酶催化和小分子合成等交叉方向,他希望未来能够在项征导师的引领下,提高英语水平并在专业方向不断不利,达到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

来自四川成都的吴笑仪是环境与能源学院2022级硕士新生,来到南燕校园的她深深感受到了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老师与同学的亲切与热情,也让刚踏入南燕的她有了回家的感受。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她期盼能够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科研。

作为已经在这个校园里待了两年的硕转博“新生”,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王琢选择继续在南燕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对她而言南燕无疑是一个有研究性、学术性的校园,虽然面积较小,但安静的环境、沉浸式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学习,兴趣也成为她继续选择攻读博士这条道路的最大原因。深圳是一座年轻、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同时也是可以给很多人机遇的平台;对于学习城市规划的同学来说,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平台和试验田,对于深圳和南燕校园的喜爱,将促使她继续在此度过规律、充实、无愧于现在的博士生活。

来自新材料学院的马滢同学家乡在安徽,来到深圳的她觉得深圳环境很优美,绿植面积广,四季温和。她觉得深研院的师生都很友好,很贴心,在校门报到的时候帮助运输行李,办理手续,十分周到。未来她希望在学习和科研上做出一点成绩来,能够去结识更多更优秀的同学。

来自国际法学院的王鸿娇同学感觉深圳是一个非常新、非常快节奏的城市,她的家乡是内蒙古呼和浩特,除了气候的差异,其他的差异都可以很快地适应,初次来到南燕,她觉得校园十分美丽,特别是国法大楼,但是她很希望国法楼里可以有一个便利店,这样就可以在学习很累的时候得到能量补充。关于未来,她希望能够顺利毕业,好好生活,保持健康。

图片/王雨润、张琛、王琳

文字/王雨润、王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