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南燕心理——在南燕的另一种成长

2022-10-11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

责编:王可佳

2022年8月23日,北大深研院教室里举办了一场以“来北大,升级你的心灵”为题的心理健康讲座,这是深研院2022级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场讲座。该讲座由学工处、南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讲座上,徐凯文与新生们一起直面当代青年人可能会经历的“焦虑”、“躺平”、“孤独”、“内卷”等等心理状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新生们未来将经历的求学、毕业、求职等可能感到迷茫的阶段,是必然经历的,也是树立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机,从而使大家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才是人生的意义

信息工程学院22级的新生任同学在讲座后分享了自身体会:“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认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以及怎么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幸福的,如果有不合群的地方,就去享受自己的独特;如果有不一样的人生幸福观,那就去定义自己今后的平衡和成长。”

“家”一般的存在

“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科研、争取奖学金的地方,学校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可能性——不一样的生活,一个选择,一个落脚处,一个自己的‘房间’,甚至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家’。”2022年3月12日,南燕心理给国际存在-人本心理学院(IIEHP)联合创始人、执行院长,美国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杨吉膺博士的信中写道。

北大深研院有着丰富创新的校园文化,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年“镜湖之夜”是全体南燕人的欢乐时刻;每年除夕院领导与留校学生一起过年吃团圆饭;一年一度感恩节火鸡宴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际师生品味家的味道;近几年创新开展的新生开学营、color run等活动,今年最新启用的六号楼学生活动中心,更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文体生活。

不过阳光照射之处,同时也有阴影。据了解,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科研压力是一些南燕学子们产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在学校这个家一般的场域,就必须有来自家的关怀和支持。为了辅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了支持“非常宝贵的可能性”,为了使得南国之“家”祥和温馨,南燕心理工作自2011年起开始起步;2014年,两间学生宿舍改造成心理咨询室;2015年心云新生心理测评系统投入使用,纳入北大本部的统一管理平台,南燕的家与校本部大家庭融为一体;2016年初,中心有了三间办公用房作为咨询室,至此,深研院的心理中心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目前南燕心理咨询师共有24人,包括3位专职心理咨询师,2位校内兼职咨询师,近20位校外兼职咨询师。心理咨询室增加到6间,位于六号楼的5楼和13楼。咨询室朝向和布局经过深思熟虑:一律面朝北大操场,视野开阔、光线明亮;玻璃门上贴了滤光薄膜,使得室内既不会太阴暗也不会太明亮;房间里摆放着距离舒适的两张单人沙发,有的房间是明黄色暖色调,有的是海蓝色冷色调,以满足不同来访者的喜好;每个咨询室还进行了精心的布置,用桌花、挂画、玩偶抱枕装饰,让私密安全的空间充满了接纳聆听的温暖。

心理咨询室一角

每间咨询室透过窗外可以看到绿茵场

温馨的心理咨询室既是南燕学生求诸心理中心,积极面对个人心理状态、与咨询师互相信任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氧吧”,也是心理咨询中心的家,一方聆听来访者倾吐困扰的、咨询师温柔接纳的精神天地。

“知情”、“保密”是首要原则

心理咨询是对话人性的工作,其背后有非常严格的行业规定和行为守则,规范着是高校心理工作乃至全国心理行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要避免多重关系(例如与寻求专业服务者发展家庭的、社交的、经济的、商业的或者密切的个人关系);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是“知情同意”和“保密”。除去预约等规则制定,有心理咨询需求的来访者几乎“来去自由”,既可以随时开始,可以随时终止咨询。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需求,通过咨询设置(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或1小时),可以提供短程咨询(8次以内)的支持,也可以是长程咨询(20次以上)的陪伴。

佘炤灼有7年心理咨询临床实务经验,曾在北京各大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本部兼职心理咨询师,2022年7月,他全职加入深研院成为专职心理咨询师。佘炤灼介绍,心理咨询具有非医疗性,在由精神健康与需要就医构建的区间里起到预诊和缓冲的作用,他称之为“冲淡”。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等先天性的精神病需要专业医院的介入,而抑郁、焦虑等心理“亚健康”问题就比较适合心理咨询,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心理咨询师会面临来访者的各种就业、学业、情感问题,但无论何种问题,建立正向连接,让来访者看清“自我”与“外界”,认识到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心理咨询是间接而非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让你积极起来,坚持到问题真正解决的那一刻。” 佘炤灼说。

刘庆东是深研院兼职心理咨询师,此前他曾任凤凰卫视国际经营副总裁,自2019年起每周会来到校园内接受学生来访。他擅长采用整合式的咨询方法,将精神分析、焦点解决、催眠疗法和EMDR(快速眼动疗法)等方式结合起来,更多的是短程咨询。深研院学生对刘庆东而言代表了来访者的一个门类——他们有研究生学历,文化水平高,“有些道理你一说他就明白了”。许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要追溯到成长过程,对于一些同学而言,在进入学校后出现了适应障碍,面临同辈压力、科研压力等,表现出焦虑、抑郁,有时候解决问题要从成长过程中找到原因。刘庆东认为校园心理工作,关键要从理念出发,举办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活动等。他尤其强调,运动对调节情绪特别重要,一定要坚持规律运动。同时他也推荐《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自助书籍,“但是如果感到有心理问题,要首先考虑心理咨询,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深研院党委副书记安晓朋多年来负责学生工作,同时也是校内兼职咨询师,她发现大家对心理咨询越来越认同,咨询的人次也越来越多,但仍然有师生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认为有病才去心理中心咨询。安晓朋表示,每一个个体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类困扰、问题和压力,如果深研院的同学们面临压力和困扰,可以听听心理讲座,可以学习减压小技巧,更可以到心理中心坐一坐,心理中心会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的受保护的空间。

深研院因为全部为研究生,学生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也更倾向于选择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对于一些非常敏感,对外界持有强烈不信任感的学生,心理中心在心理咨询的伦理基础上,尽最大可能保护学生隐私,甚至可以用“谨小慎微”来形容:佘炤灼取消了之前的来访者登记方式,他在6号楼入口值班人员处放了一个小小的本子,每有来访,工作人员要先翻到一张空白页再请学生登记,这样来访者既看不到别人的登记信息,自己的信息也不会被别人看到。此外学校还有种种保密设置,体现的是为学生着想,为来访者保密的用心,使大家可以毫无负担地去放下心中的“负担”。安晓朋说:“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在南燕校园里,当大家面对压力和困扰的时候,可以大方地说,我要去做一下心理咨询。”

“心理育人”

易哲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学工老师,同时也是两位院内兼职咨询师之一,今年是她在深研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动机,源于2014年她第一次当班主任。因为年纪与在校生相近,慢慢她发现,许多同学开始找自己谈心,谈最近困扰的问题。像一个知心姐姐一样,易哲星耐心地倾听并尽最大可能地给予帮助;直到有天她发现,有同学向她“信任地讲述自己的创伤”,她无法从更专业的角度指导,只能求助专业的心理辅导。于是易哲星工作之余开始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参加团体督导等,2016年她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接受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系统培训,于2020年拿到硕士学位。多年以来,易哲星利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时间接待了几十位来访者,最高峰每周有5、6位来访者同时自费接受督导、培训。作为校内兼职心理咨询师,多年来她没有拿过一分钱报酬。

出于伦理要求,易哲星只能接受除城规外其他学院同学的来访,作为城规辅导员,她也会结合专业知识观察学生心理状态。但是她认为,研究生多以课题组形式开展活动,日常基本在实验室内,与导师接触的也最多,导师是最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人。导师既在科研教学一线,也在心理健康的第一线。

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将“心理育人”写进“十大育人”一体化育人体系。党委副书记安晓朋多年来在“育人一线”的学生工作岗位上探索与积累经验,她认为学生工作未来必然要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的抓手”,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加上对个人成长、探索自己的内心有兴趣,安晓朋开始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信息,2015-2017年接受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培训并持续学习,目前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ZX-21-014),具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质,担任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副会长。她身体力行,努力带头学习成为一个专业的育人工作者。

安晓朋表示,深研院的心理工作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两大部分,前者包括每年的新生心理测评、心理健康大讲堂、日常心理健康宣传等,南燕心理中心多年来围绕大学生群体关注的话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如《“卷”与“躺”的动态平衡》《情绪管理与心理调节》《疫情防控期间的睡眠健康管理》等,同时《漫谈伴侣关系》《如何好好吵架》《从完美到完整》等“树上沙龙”活动;后者除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外,还在探索团体咨询,如沙盘游戏、舞动治疗、绘画治疗等。她期待未来的高校心理工作,能更加紧密地融入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健全,提高家长、老师等群体心理支持的可获得性,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支持性环境,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树上沙龙”系列

让学生在南燕健康成长的同时,深研院心理工作也在成长:2016年曾为广东省唯一一个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注册系统的督导点;学院重视对咨询师的专业督导支持,为大家提供每周一次团体督导;针对院内学工系统其他老师,探索开展巴林特小组成长团体等;鼓励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学习心理学,提高全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等等。“只有我们成长了,才能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坚守这一信念,南燕心理在未来将继续陪伴深研院、南燕学子一起向阳而生。

附:南燕心理咨询小tip:

1、心理中心的接待范围是?

中心接待对象为本校在读的全日制学生(包括港澳台学生,留学生)。

2、室友/朋友/伴侣最近状态不太好,可以帮他们预约咨询吗?

因为咨询要遵循保密原则,并且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性,我们只接待本人预约。如果你担心身边人的情况,可以推荐他们亲自联系中心预约哈(参加前述“预约方式”)。

3、我来咨询,我的同学、老师会知道吗?

中心严格遵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指导的保密原则,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所叙述的经历、体验,未经其本人同意,中心咨询师不得公布或传播。如确因学术交流或其他因素的需要,要报告该案例,需隐去可能辨认出来访者的个人信息。

如来访者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意愿、计划或行为,或出于司法原因作为呈堂证供,则咨询师可以突破保密原则,向有关单位报告来访者的情况。除此之外,咨询记录将妥善保存在本中心,不提供给包括来访者在内的任何机构与个人。

4、我如何确认自己已约上咨询?

收到你的预约申请表后,中心会尽量根据你有空的时间段安排咨询师,确认后会邮件和电话通知。所以请保持电话畅通、及时查收邮箱(中心电话,0755-26032104;邮箱,pkupsy@pkusz.edu.cn)。

5、我来咨询要付钱吗?

中心为各位同学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不用另付费用。

6、我可以做多少次咨询呢?

由于每个学期都有很多同学联系中心预约咨询,为了能够尽量为每位同学提供他们想要的帮助,中心对咨询次数有限制:每次咨询50分钟,每周咨询1次,每人每个学期咨询一般不超过8次(新学期可以继续重新预约)。

7、中心提供什么样的咨询服务呢?

中心仅提供涉及学习生活、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类的相关问题心理评估和咨询,不提供包括精神鉴定、诊断、处方精神类药物、出具资格证明、对严重心理障碍患者的长程心理治疗等在内的服务内容。如有后面几大类的需求,可以到深圳市康宁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理科等专业医院科室寻求帮助(通过“健康160”网页或公众号可以预约)。

8、咨询师都是谁?有学生吗?

中心的咨询师队伍包括校内专职咨询师、校内兼职咨询师和校外兼职咨询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受训背景和实务经验,并接受专业的督导。另外,中心设置专门的校外接待员处理同学们的预约信息和安排协调。

9、咨询师可以给我开药吗?

中心的咨询师不能开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去深圳康宁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或北大深圳医院预约专业精神科医生(通过“健康160”网页或公众号可以预约)。

10、我想休学,中心能为我提供相关心理证明吗?

中心不能提供休学证明,有这方面需求的同学需要到教务部门指定的医院开具相关材料(具体要求可咨询学院教务老师)。

11、人在本部,我可以从哪儿获得帮助?

如果在本部,各位同学可以通过“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公众号(微信号:pkusxlzx)预约本部心理中心的咨询(免费),或者在校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预约电话:010-62759011,低比例付费)、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陈仲庚临床心理中心(预约电话:010-62760820,免费)亦可预约咨询。

12、夜深无人,我可以从哪儿获得帮助?

北京大学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010-62760521

深圳市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400-995-995-9。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010-82951332(手机拨打);800-810-1117(固话拨打)。

教育部华中师大心理援助热线(8:00-24:00):4009-678-920。

深圳市春风心理热线(9:00-21:00):4006-333-858。

此外,其他地区相关热线列表,可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热线”可以获取。

电话专业热线可作应急,但要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与探索,我们更加推荐面对面的咨询,建议有需要的同学联系我们中心进行预约。

扫码关注“南燕心理”公众号

文/王可佳

图/王惠

部分资料来源:南燕心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