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全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为新时期我们推进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语境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院战略,助力我院基础研究优秀科研人才快速成长、推进高水平国家级人才项目申报稳健发展,我院于12月9日组织召开2023年度人才项目申报动员会,会议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进行。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科研处处长赵鹏军、副处长史莉莉,人事处处长冯艳、副处长李燕红,各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各学院青年教师、科研秘书等百余位老师以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史莉莉主持。会议邀请北京大学科研部基础研究办公室主任杨凌春作申报工作指导。2019年度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代表彭宇新教授(王选计算机研究所)、2022年度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代表周丰研究员(城市与环境学院)、2021年度优青基金获资助者代表陈默涵研究员(工学院)、2022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张文佳研究员(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22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张浩然研究员(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受邀作申报经验分享。
史莉莉副处长主持会议
赵鹏军教授作开场介绍
冯艳处长作人才政策介绍
科研处处长赵鹏军教授介绍了会议基本情况。首先他对大家的出席表示感谢。他指出,人才项目是对申请人已有学术成就和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价和肯定,是学校和国家发现和培养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重要途径。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请,提早准备。人事处处长冯艳分享了深研院相关人才政策,针对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要求、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
北京大学科研部基础研究办公室主任杨凌春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杰青、优青项目申报总体工作情况和形势,以及基金委人才资助体系和资助政策。她对近年全国和北大杰青、优青资助总体情况进行了详实分析,在此基础上向申请人提出了相关申报建议。她表示,申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申报关键时间节点,精准掌握信息,仔细打磨申请书,做到全校统筹,依托院系,把握学科,积极联动,借鉴经验。
为涵盖人工智能、科学计算、人居环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人才项目获得者/人才计划入选者分享了他们在项目申报方面的真知灼见与宝贵经验:针对各自所在学科领域项目申报特点,围绕申请书撰写技巧、答辩材料准备、答辩技巧、科研思路整理、申报心路历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享。他们建议,申请人在申请书撰写过程中要注意凝练科学问题、梳理工作体系、突出优势和影响力、强调研究亮点与成果、敢于删减非主干成果,同时早做准备,多方寻求专家指导,坚持对照标准找差距,在反复修改中不断打磨、精进申报材料,提升申请书质量。他们强调选准打实科研方向,立足学科实际、着眼项目定位、结合自身优势、彰显研究特色,思考属于自己的学术标签及科研体系,提高对科学问题的凝练能力,力争在基金申报书中有所体现
五位获资助者作申报经验分享(从上至下依次为:彭宇新、周丰、陈默涵、张文佳、张浩然)
在动员会最后,大家就申报准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答疑和交流。赵鹏军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希望申请人能够多沟通交流,借鉴经验,全力准备,在2023年的申报中取得好成绩。下一步,科研处、人事处将全力配合各学院,多方合力,做好后续的精准服务支持工作,力争在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扩展阅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为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骨干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多年来,杰青、优青基金项目已成为我国具有极高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杰青项目”)是国家设立的专项基金,由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管理。国务院于1994 年3月批准设立“总理基金”,后更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青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杰青基金项目年度计划资助约400项,每项资助经费为4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每项为280万元),资助期限为5年,实行经费包干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于2012年设立,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优青基金项目年度计划资助约600项,每项资助经费为20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实行经费包干制,资助经费不再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1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每项资助强度为100-300万元,资助期限3年。
文字/史莉莉、王琳
图片/王顺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