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步步登高,勇攀顶峰——张锦院长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3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3-09-04

责编:王琳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3年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及深圳研究生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你们成为一名光荣的南燕学子,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向你们的家人、老师和朋友表示最亲切的问候!

同学们,来到镜湖之畔、五四塔下,从今天开始,你们就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人们常说,求学之路好比登山之行。一路走来,同学们经历过泥泞与崎岖,也看到过美丽的风景。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师长,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关于“登山”的体会。

第一,要有“不到绝顶,永远不停”的志气和决心。北大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每个关键时期,都活跃着北大人的身影。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2位北大校友,北大物理研究室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42年前,北大学子率先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鼓舞中华民族热血奋进的一面鲜红旗帜;建党百年之际,北大青年在天安门广场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登山”的目标,是我们矢志不渝、踔厉前行的动力源泉。同学们,你们未来30年人生的奋斗年华将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征程紧密相融。希望你们赓续北大人的红色血脉,抱定为国奉献的宗旨,在人生的“登山”之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第二,要有“山高万仞,只登一步”的坚持和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攻克一项难题,不是光凭一腔志气就能成功的,还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北大1944级校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载,从一张白纸起步,带领科研团队坚持不懈地推进氢弹研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为我国氢弹的成功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又投身我国第二代核武器和中子弹的研制工作,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论证与实验,终于实现了我国核武器小型化的突破,使我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登山”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披荆斩棘靠的是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同学们,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比前辈们拥有了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困难。希望你们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毅力,在人生的“登山”之路上走小步、不停步,积小胜、成大胜。

第三,要有“非常之观,常在险远”的眼光和勇气。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在坚定信念、埋头苦干的同时,也需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北大1951级校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带领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并利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式,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及其中的抗疟活性基团。这条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开创了疟疾治疗的新方法。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登山”路上,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景色。这需要“登山者”努力发掘,不断开拓。同学们,沿着前人的脚印前进,只能是重复和模仿;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希望你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人生的“登山”之路上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今年是北大建校125周年,也是北大深研院建院22周年。作为北京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北大深研院秉承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汇聚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城市文化,始终引领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近年来,我们以“问题导向、南北联动、AI牵引、创新融合”为理念,牢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北大的学科优势与深圳的在地资源,大力建设北大“新工科”的南方基地,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区域产业相耦合的北大-深圳校地协同创新共赢体。

进入新的学年,改造后的食堂已开始营业,全新的科研空间——南山智园也即将投入使用。衷心希望各位新同学,在这里传承北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深圳的创新能量,步步登高,勇攀顶峰,在美丽的南国燕园收获一段充实、快乐、难忘的求学时光!

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