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青年的面向与进路
——张锦院长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4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张锦
2024年9月1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4年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大家的家人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问候!
从今天起,各位新同学就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南燕新青年。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26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11年。可以说,大家干事创业的最好年华,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同向同行、同频同步。身处何地、面向何方、走向何处,这是哲学的终极拷问,也是值得各位南燕新青年深入思考的人生问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师长,我想围绕“面向与进路”,和大家分享三点想法。
一是面向世界与人类的中国进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着强大的主体性与旺盛的生命力,在人类文明中独树一帜;同时,中华文明也与其他文明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产生了深刻的相互影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乐黛云先生是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78年,北京大学招收了第一批欧美留学生,乐黛云先生被安排给他们开设现代文学课。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她下功夫研究西方文学在中国的传播。1981年,她赴美进修访问。临行前,最早提出过比较文学想法的杨周翰教授对她说:“研究外国文学的人一定要有中国人的灵魂!”乐黛云先生始终牢记着这番话,在美国勤奋学习、刻苦工作,完成了英文著作《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她回到祖国,从此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事业。她对同事说:“正如鱼儿总要回到赋予它生命的源头,我只能从这里再出发,再向前!”乐黛云先生以寻觅、发现、建构、确立现代中国文化的高度自觉,在世界舞台上,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
中国与世界,这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课题,更是每一位南燕新青年的人生课题。同学们,作为南燕新青年,你们所处的是全球化、逆全球化、再全球化相互交织的风云时代,你们所在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第一线、最前沿。希望你们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准确把握国际大势,不断拓展全球视野,把知国、爱国、报国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面向未知与未来的创新进路。从未知走向新知,从过去走向未来,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来,对称性已然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石。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τ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但衰变时又有不同结果。按照科学界当时认定的宇称守恒定律,这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θ和τ是完全相同的一种粒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假说: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这个假说在当时遭到了许多同行的质疑,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积极与其他科学家合作,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最终,他们的论断得到了证实,刷新了人类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认识。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每一刻的当下,都是历史和未来的衔接点,也是未知与新知的交汇处。同学们,作为南燕新青年,你们正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之上,向更加浩瀚的星空仰望。希望你们坚持传承已知、探索未知、创造新知,以原始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开拓自己的人生和人类的未来发展。
三是面向现实与问题的交叉进路。学科是学术界进行知识分类的手段;但现实问题的产生,并不会局限于人为划分的一池一隅。当今时代,要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帮助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成功获得了健康的后代,但是即使经过最先进的技术治疗,国内外平均活产率也仅为30%左右,很多疑难病例经历多周期、长年反复治疗,仍未获得成功妊娠,“怀不上、保不住、生不好”是很多育龄夫妇面临的极大困扰。如何有效解决不孕不育问题,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谢晓亮院士、汤富酬教授的团队,借助单细胞扩增测序技术,深入理解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通过医学、生物学、方法学的交叉碰撞,创建并成功应用全新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系列方法,诞生了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同时筛查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的试管婴儿,攻克了“出生缺陷”重大生殖健康难题。
21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成果中,具有学科交叉研究特征的占比已超过40%。同学们,作为南燕新青年,你们将在产学研用相贯通、文理医工相融合的环境中成长。希望你们始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和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努力在祖国大地上书写论文、成就人生。
今年是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23周年。与你们近乎同龄的南燕园,也期待着与你们共同成长。23年来,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南燕风格。近年来,我们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问题导向、南北联动、AI牵引、创新融合”的发展理念,牢牢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学科南北联动和在地资源整合,构建AI牵引的学科交叉生态,大力建设北大新工科的“南方基地”,打造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区域产业相耦合的北大-深圳校地协同创新共赢体。
衷心希望你们在这里传承北大的红色基因,汲取深圳的创新能量,深刻思考中国与世界、未知与新知、学术与社会的关系,牢牢把握人生的面向与进路,成为在新时代挺膺前行的南燕新青年!
祝大家开学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