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化身导演“得力拍档”,
经典艺术与前沿科技交汇联袂,
在创意无限的未知疆域,
AI镌刻下对电影语言的重新定义。
2024年12月17日晚,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指导、南燕新闻社主办、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AI电影观影与映后交流会”顺利举行。在这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中,来自大学城的200多名师生热情参与,共同展望未来电影创作的无垠天地。交流会特别邀请第73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得主,享誉国际的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叶锦添导演作分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通识中心负责人于长江,宣传与公共关系办公室副主任马曦业等出席活动。活动由汇丰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林祉祎同学主持。
活动现场
影片展映,线上分享
活动首先为大家呈现了叶锦添、王子川、董润年、王卯卯、李少红、俞白眉、贾樟柯、薛晓路、张吃鱼等9位导演团队依托“可灵AI”制作而成的电影短片。从未来都市到超现实景观,从情感刻画到叙事突破,每一部短片都对传统电影人物塑造与情节构造等进行了大胆实验,深刻展示出AI如何打破时空界限,创造出现实与梦幻交融的独特画面。
短片《快递员》画面
观众认真观看
在为大家带来视听震撼的同时,9位导演也在视频中分享了其影片艺术创作的心得以及对未来AI技术发展的独到见解。影片放映结束,本场活动的赞助方快手团队为到场同学提供了精美礼品。
圆桌对谈,思想碰撞
展映结束后,叶锦添和于长江围绕AI电影创作的当下与未来展开深度交流。
圆桌论坛
叶锦添分享了他与“可灵AI”合作的创作经验,强调了其在视觉效果和灵感提供方面的积极作用。他指出,AI通过快速生成虚拟场景和角色,并根据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大大加速了电影的制作过程。AI在视觉效果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空间,可以快速实现传统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效果;AI可将一些原本难以实现的情节创意以更高效的方式呈现,为导演提供了更多的叙事自由。
叶锦添分享
叶锦添坦言,尽管目前A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生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但这种创造力基于训练数据和既定规则,输出往往会受限于算法。对此,于长江表示,传统电影的视觉美学通常承载着导演、摄影师和艺术指导的个人风格,而AI的介入可能会打破这一“个体化”的创作形式,使创作过程从“人类中心”转向“技术驱动”,从而为整个行业带来深远变化。
于长江分享
谈及电影行业的未来,叶锦添表示,AI在电影创作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并不意味着人类创作者的消失,而是艺术创作形式的一种演进。AI和电影创作者可能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AI更多充当辅助工具,为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和高效支持,使电影创作过程更加灵活、智能和多样化。于长江则从社会学角度指出,AI与电影行业的结合,将深刻改变社会文化、产业结构、劳动市场以及观众的体验方式。AI将使创作门槛大幅降低,可帮助个人创作者或小型团队完成剧本创作、视觉特效、配乐等各个环节,推动整个行业更加扁平化。同时,AI电影也将促进多元文化的涌现,这在为不同文化表达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会为维持文化深度和内涵带来新的挑战。
嘉宾对谈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踊跃举手提问。从AIGC的发展需求到AIGC创作中的版权问题,从如何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到到如何将东方美学带向国际市场等,叶锦添导演和于长江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对于未来优秀影视图像创作者的培养,叶锦添导演强调,随着AIGC的不断发展,创作者更需要在艺术感知和技术执行上均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将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
提问环节后,活动赞助方快手团队为到场同学送上精美礼品。
提问互动
合影留念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扎根湾区、面向世界的新工科建设试验田,北大深研院始终以“问题导向、南北联动、AI牵引、创新融合”为发展理念,积极拥抱并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南燕新闻社也秉承着“记录历史,传播北大”的初心与使命,积极探索内外联动新形式,以青年视角,发北大新声。我们相信,AI电影不仅提供了文化表达的更多可能,也为电影艺术开启了更加多彩纷呈的未来。在这个充满无限创造力的时代,随着AI工具不断成熟,全面打开的新鲜图景和创造性思路必将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变革性发展。
更多精彩瞬间:
校对:徐世明、马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