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新材料学院邹如强团队高磊副研究员荣获2024年度马尔文帕纳科科学奖

2025-04-23新材料学院

责编:王琳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传来喜讯:2024年度的马尔文帕纳科科学奖(Malvern Panalytical Scientific Award)授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邹如强教授团队的高磊副研究员,以表彰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发表的题为“Boosting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of antiperovskite solid electrolyte by potassium ions substitution for cation clusters”的研究工作。该研究系统揭示了钾离子在固态电解质Li2OHCl结构中的掺杂机制,并开创性地阐明了金属离子在固态电解质晶格中取代团簇阳离子的深层结构机制,为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钾离子在固态电解质Li2OHCl结构中对阳离子团簇的取代机制

日前,高磊赴马尔文帕纳科位于上海的亚太卓越应用中心,现场接受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市场经理胥康的颁奖,并与应用中心专家分享了其研究成果。

马尔文帕纳科在全球范围内从众多参评的研究工作中遴选出十篇科学文章进入short list(候选名单), 最终高磊博士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荣获该奖项。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该奖项设立十三年以来,全球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市场经理胥康(右)代表公司向高磊博士(左)授予奖杯和证书

高磊博士分享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磊副研究员及其所在团队从多尺度层面针对固态电解质的结构与界面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1)发现了固态电解质晶体结构中的团簇取代现象,揭示了其对离子传输的促进机制(Nat. Commun., 2023, 14, 6807;Chem. Mater., 2025, 37,278−289);(2)开拓了氯氮化物非晶电解质体系,提出了基于其晶界离子传输优势的低温电池设计理念(Nat. Commun., 2025, 16, 143;Angew. Chem. Int. Ed., 2025, 64, e202415847);(3)提出了固态电解质界面优化策略与先进表征方法,提升了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界面的兼容性与稳定性(ACS Energy Lett., 2021, 6, 3141-3150;Natl. Sci. Rev., 2023, 10, nwad238)。这些研究不仅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结构与界面研究方面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突破,还为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获奖人简介:

高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燕特聘副研究员。曾先后于2018至2024年期间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邹如强教授),曾获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接续研究学者计划支持、帕纳科奖、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彤程博士后、教育部博士国家奖学金、教育部硕士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长期致力于固态电池、中子表征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以(含共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Natl. Sci. Rev.,Angew. Chem. Int. Ed.,ACS Energy Lett.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参与编制《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及电池组》标准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Scientific Award | 中国青年科学家摘得2024年度马尔文帕纳科科学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