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汇丰商学院蔡晓鸣长聘副教授合作论文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发表

2023-05-09汇丰商学院

责编:王琳

日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蔡晓鸣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ume64, Issue1, February 2023, Pages 155-185)发表了题为“Meetings and Mechanisms”(《相遇与机制》)的合作论文,探讨了公司遴选求职者能力的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合作者为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Pieter Gautier博士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Ronald Wolthoff博士。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被誉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学期刊之一(one of leading journals in economics in the world)”,于1960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Lawrence Robert Klein)与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创办,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创办以来,该刊通过出版计量经济学、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领域的前沿学术论文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公司能够以更高的精度遴选更多的求职者。例如,一些公司让所有申请者参加在线职业测试,根据他们的答案,每个申请者都会被分配一个分数,而该分数是根据该公司现有员工的答案与工作表现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出来的。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类似的科技创新将对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不同技能的工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现有的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文献大多假设搜寻过程是由一个总体匹配函数决定。该函数将搜寻与匹配过程视为一个“黑箱”,从而忽略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具体接触过程,故无法回答这一类问题。蔡晓鸣长聘副教授与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更一般的刻画搜寻摩擦的理论模型并称之为“一般相遇机制”,该模型可以将雇佣双方搜寻与匹配过程分为工人申请阶段和公司遴选阶段,上述科技创新则可视为公司遴选能力的增强。同时,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解决了在一般相遇机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问题。

蔡晓鸣长聘副教授与其合作者发现,随着遴选申请人能力的增强,公司不再担心低技能工人会“挤出”高技能工人的申请。为了避免招聘失败,一部分针对高技能工人的岗位空缺也会开始鼓励低技能的工人申请,而这会减少低技能工人成功找到工作的概率以及他们在劳动力市场获得的期望回报。该论文提出的方法和所得结论为理解搜寻摩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将各种现实重要因素纳入搜寻与匹配模型的分析框架,从而扩大了该模型的分析范围。

蔡晓鸣,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长聘副教授,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搜索和匹配等,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Economica、Economics Letters、Labour Economics等期刊。

(撰文:木南 来源:汇丰商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