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喜讯!新材料学院博士生张文韬、薛浩宇荣获国际锂电池大会最佳学术论文展示奖“Best Poster Award”

2024-07-14新材料学院

责编:王琳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锂电池了,日常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大规模储能等的电能都是储在锂电池中。国际锂电池大会(IMLB)始于1980年代,每两年举办一次,是锂电池领域研究方向的风向标,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极大重视,是全球锂电池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首次在香港举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和产业专家,共约1800人参加了大会,其中包括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Akira Yoshino),美国工程院院士Cui Yi,法国科学院院士Jean-Marie Tarascon,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eterG·Bruce,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Linda Nazar、孙学良、陈国华、陈忠伟,欧洲科学院院士Khalil Amine,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欧阳明高、陈军、成会明等学者以及来自宁德时代、Ford、BMW等产业专家,共同探讨与分享锂电池领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应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立的“国家电动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参与了本次国际会议举办,新材料学院师生共计80余人参加大会,其中潘锋教授受邀在会议上做主题报告。值得庆贺的是“材料基因和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潘锋老师的博士研究生张文韬和薛浩宇从大会的800余份学术论文展示中脱颖而出,荣获了2024年国际锂电池大会最佳学术论文展示奖(Best Poster Award),这体现了北大学生在锂电池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张文韬、薛浩宇获奖证书照片

张文韬同学是一位专注于锂电池领域材料基因和AI for Science理论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他致力于AI+锂电池锂电池,在材料原子局域环境描述符的开发和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包括运用团队自主创建的图论结构化学和材料基因组学发现了新型固态锂电池材料,发展跨尺度机器学习力场模拟揭示锂金属负极枝晶行貌演化,结合机器学习与密度泛函理论,实现了大尺度,长时间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为锂金属负极枝晶生长问题提供了详细的行貌演化过程及机理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深远的产业意义。

张文韬在未名湖畔

薛浩宇同学是一名20级入学的博士生,聚焦于下一代锂离子正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机理问题和高镍单晶正极的界面循环改善等方面研究,其获奖成果是“揭露富锂正极材料中电压滞后问题的结构因素”,通过引入温度和锂空位两种变量,将过渡金属的面内迁移和八面体扭曲解耦开来,发现了八面体扭曲会影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稳定性这一新的结构基元因素,为该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机理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了新的角度。

薛浩宇在IMLB会议展示区做海报展示

这获奖两名学生感言道他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北京大学深厚学术文化的熏陶,以及深圳研究生院和新材料学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感谢学院一直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同学们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提升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品味,这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也祝愿他们和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更上一层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