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优秀毕业生风采系列报道】朱惠斌:学习与生活齐行,科研与实践并重

2015-06-25南燕新闻社

【编者按】又到了凤凰花在树梢兀自开放的时节,学校里陆续有学生穿着宽大的学位服拍照,毕业季悄悄来临。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欢笑与泪水,也留下了失败与荣耀,每个人都是南燕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每位毕业生来说,南燕是终点亦是起点,前路虽远,勿忘初心,希望每位走出这里的学生,都能带着在南国北大锻造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更好地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同时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两办与学工处联合推出“优秀毕业生风采系列报道”。

 “回想一下在南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经历的这段时光,我体会最多的是学术研究和科研学习的严谨和艰苦。一个新idea的提出背后往往凝聚着多次的调研、演绎、收敛和总结过程。过去五年的研究生生活,现在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当谈及自己的南燕记忆时,这个高大但是略微腼腆的男生,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满满的全是回忆过去的幸福。
 朱惠斌是北京大学2012级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一个身材高大却有着柔和的面部线条的广东男孩,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度过了五年的青葱岁月。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获评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清华的积淀,北大的升华
 朱惠斌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当谈及自己的母校的时候,这个大男孩有着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我对本科生活有深厚的感情。本科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校训使我养成了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至今我仍牢记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交流,以及前校长对同学提出‘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殷殷期望。”
 至于选择在北京大学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原因,朱惠斌表示,是“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蓄的学风,南燕践行专业实践结合学术研究的宗旨”深深吸引了自己,“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不仅需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也需提高科研实践能力。而南燕为学生营造国际化视野的优势,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和视角”,这就是朱惠斌选择了南燕的最终原因。在来到南燕之后,“‘兼容并蓄’的思想影响着我的生活,多学科交叉、国际化视野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使我的成长目标更为明确”。朱惠斌表示,自己能够取得现在的学术造诣和“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是本科在清华大学4年积淀,和研究生在南燕5年升华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南燕的学习经历尤为重要,专业实践结合学术研究的培养方法,促成了自己在学业上的升华。
 
学习有动力,生活有乐趣
 多篇核心期刊文章的第一作者,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的学术成就。朱惠斌在开学伊始,就对南燕的学习资源做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充分利用了南燕的教学资源、图书馆资源和科研资源,为自己的学术和科研,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莫过如此。在谈及自己对师弟师妹们学业上的指引的时候,朱惠斌表示,南燕为学生们提供的教育资源质量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的,最重要的,还应善于利用,比如,可以旁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参加各种专题报告或者讲座的学习,也可以博览图书馆中的专业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或许许多人认为,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能达成这样的造诣。但是生活中的朱惠斌并不是这样,他是一个非常热爱运动的人,条件允许的时候,他总是来到健身房或者运动场,不断地刷新着自己无氧运动的次数或者慢跑的圈数记录。朱惠斌还参加了学院的篮球队和排球队,身高的优势使得他在男生基数并不大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运动队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他也非常享受运动的乐趣,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化作汗水,挥洒在了运动场上。朱惠斌认为,运动不仅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是为学习积蓄能量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运动我可以尽快地熟悉其他的同学,我们也能在运动中获得许多的好朋友,运动也是缓解科研生活压力的一种极好的方式”。通过运动的调剂,朱惠斌为自己的科研和学习积攒了足够的动力。
 
项目为基,科研立业
 朱惠斌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学校多个科研项目,其中不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项目,借助于这些项目,朱惠斌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朱惠斌认为,在每次参与科研项目时,跟很多老师和同学们聚在一起的交流,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很好的推动作用,而这个思想碰撞的过程,则是将学术知识融入实践经历的重要节点。
 科研项目的研究需经历长期的调研、分析、实践,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凝聚许多人的心血,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朱惠斌认为研究生期间,如何通过调研和分析来提升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科研活动需大胆假设,细心调研,将学术观点凝练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回顾自己的科研经历,朱惠斌如是说。
 朱惠斌认为,研究生期间,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的导师李贵才教授。以李贵才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提供了众多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对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学术认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李贵才教授还主导了一个“学术周”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秀学者对学生们进行授课和培训,拓展学生思维,此活动已成为学生加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朱惠斌说,正是李贵才教授,将他从本科毕业时对学术的懵懂逐步带进了学术研究的殿堂,不断给他专业技能锻炼的机会。李贵才教授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思维、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直让朱惠斌受益匪浅。
 而对于其他给予了他深刻影响的人,朱惠斌也是开出了很长的一串清单。“我非常需要感谢在研究生期间指导本人开展科研项目学习的吴健生老师、顾正江老师、仝德老师、彭建老师、胡薇老师、杨力老师、杨俭老师、李莉老师、普军老师、马学广老师、刘堃老师、刘青老师等学者,他们在科研项目方面给予了不少有益的建议,让本人能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提高。其次要感谢实验室并肩学习奋斗的同门们,正是有各位师兄师姐们的耐心指导、同学们的互相协助和师弟师妹们的积极配合,才让我的研究生生活充满色彩,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获得许多挚友”。
 一个强有力的引路人,一个给力有爱的团队,一个不断奋斗、积极进取的自己,这些,足以诠释朱惠斌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立足南燕,继续成长
 朱惠斌毕业之后选择了去一家国企参加工作,朱惠斌希望在刚离开学校时到国有企业学习规范的工作方法和行为范式,有助于以后的进一步求学和工作。“研究生阶段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将使人受益终生,有助于成为综合型人才。我需要感谢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们对我多年如一日的支持和理解,让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模式。毕业的学生们即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我们都将努力把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对接下来的工作,朱惠斌有着许多的憧憬。
 “南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回忆,有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学习机会,老师在学习和生活等层面的教育,同学们的相互学习,还有学校提供的镜湖之夜等多种活动”,在访谈的最后,再次谈及南燕的记忆,朱惠斌依然有很多话要讲。
 “充分运用研究生时间,熟悉专业的前沿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为进一步的求学和工作奠定基础”。朱惠斌用这句话结束了自己的访谈,这是一个优秀的师兄给师弟师妹们的寄语,也是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人,对将要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人的忠告。

南燕寄语
 山水一程,五年风雨,结束了五年的南燕生活,带走了曾经的美好记忆,留下了岁月的青葱年华,开启了丰富的人生历程。祝愿朱惠斌师兄离开校园之后,扬帆起航,再续辉煌。
文/李岱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