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中,生长最美。2019年4月13日,正值南风吹拂、天气清和,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迎来创院十周年院庆暨校友大会。创院院长Jeffrey Lehman,现任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会上,国际法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在上百位校友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大会现场
2008年10月,为适应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需求,国际法学院应运而生。坐落于深圳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十年来,作为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将美国法律培养模式(J.D.)和我国传统法律硕士培养模式(J.M.)相结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院,她与这座城市携手并进,为司法体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本地跨国法律教育和实务的发展倾尽全力。其拥有全球性的师资队伍,成为一个罕有匹敌的跨国“智库”,为深圳市政府和其他地方机构的高级政策研讨、官方报告、国际论坛和教育等提供了卓有价值的服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100%,吸引了世界一流的律师事务所、公司、政府机构和大学的关注。
会议上,Philip McConnaughay院长表达了对校友们从世界各地返回母校、为学院庆生的欢迎和感谢。从一个设想、萌芽、生根,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具创新的城市里最具创新精神的法学院,国际法学院仅仅用了十年。他认为一所好的高校是一座城市先进文化的策源地,也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引领者,而这正是国际法学院所肩负的使命。国际法学院的发展与深圳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也离不开每一位毕业生的贡献和传承。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作为创院校领导之一,回顾了国际法学院创院的艰辛。当时很多对法学教育、法律政策和经济有深刻理解的人士对创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贡献是前瞻性的、伟大的——从无到有,从以访问学者为主到“双线三层”,从寥寥数十人的在校生到数百人的学生规模,从市场的困惑、怀疑到用人单位的竞相追捧,从籍籍无名到声名远播。他希望国际法学院在下个十年里能够成为引领世界法学教育的标杆。
2011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创院院长Jeffrey Lehman悉数了国际法学院从初创时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国际一流平台上生根枝蔓的十载筚路蓝缕。国际法学院秉持着立足深圳、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理念,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专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法学院J.D.教师代表Mark Feldman认为其为所有学生提供了追逐梦想的能力和机会。J.M.教师代表茅少伟用“特别”来形容国际法学院:特别的教育项目、特别的培养模式、特别的授课机制。她从重视教育,到重视人的成长;从相信理念和行动,到相信人的价值。她是法学教育的“理想国”,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学子、学者。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张勇健表达了对国际法学院建院十周年的祝贺。国际法学院每年都有不少学子在最高法一巡实习,他们优异的工作成果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好评。同时,他希望国际法学院学子扎根中国本土,国际化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国际法学院的学生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并祝福国际法学院能够向着更美好的碧海蓝天昂首阔步。
随后,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与国际法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达成主要合作意向,包括选派研究生到庭实习、开设审判实务课程、开展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交流等。这在全球化浪潮下为深圳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实务型、综合性法律服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备忘录签署
同时,活跃在世界一流的律师事务所、顶级中国及跨国公司、核心政府机构、重要非盈利和非政府组织等各行各业的校友们重返母校,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学院的感激和祝福,并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
合影留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大国法十年,以零为始、从无到有,创新法学教育、培养跨国法律菁英、推动城市国际化发展。这一使命,在一届届校友中,薪火相传。敢为天下先,敢当社会责,每一位校友,在世界各地,在政法学界,对国法精神的发扬光大,无不在诉说建院十载的喜悦与成就,光荣与梦想!
文/倪想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