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至20日,第十二届亚太地区纳米杂化太阳能电池会议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30多位海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大陆和港澳台各高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约15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领导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吴云东院士代表主办方在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吴云东院士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
大会主席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世和教授宣布大会开幕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作题为“Charg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across interfaces in the systems for solar fuels and solar electricity”的大会报告
韩国成均馆大学的Nam-Gyu Park教授作题为“Bi-facial Stamping Approach for Low-temperature Phase Transition of FAPbI3 and High Efficiency MAPbI3”的大会报告
日本桐荫横滨大学Tsutomu Miyasaka教授作题为“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 of low cost dur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大会报告
苏州大学李永舫院士作题为“Low Cost and High Performance Photovoltaic Materials for Polymer Solar Cells”的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聚集了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术界精英、科研第一线的优秀人才。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苏州大学李永舫院士、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Park教授、日本桐荫横滨大学Tsutomu Miyasaka教授分别做大会报告,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Liyuan Han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程一兵教授、日本兵库县大学Seigo Ito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Shuzi Hayase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孟庆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刘生忠教授、中国华北电力大学戴松元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此外,大会还包括特邀报告41个,口头报告19个,以及21个墙报展示。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有关协会、学会、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共同交流、深入探讨了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器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现存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关键问题,并同时推动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交融和升华。本届大会的圆满成功必将促进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理论创新、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亚太地区纳米杂化太阳能电池会议(Aseanian Conference on Nano-hybrid Solar Cells),简称NHSC会议,是由2006年举办的东京太阳能转换研讨会,2007-2009年举办的韩国-日本双边会议,及2010-2015年举办的亚太染料敏化和有机太阳能电池会议转化而来,2016年更名为亚太地区纳米杂化太阳能电池会议,为亚太地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领域的顶级会议。第十届和第十一届NHSC会议分别在中国北京和日本姬路举行。
第十二届亚太地区纳米杂化太阳能电池会议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主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协办。会议议题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光伏纳米材料和器件。大会主席为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世和教授,大会联合主席为伯克利加州大学Samuel S. Mao教授。会议得到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机构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