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先生曾提出:“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做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成就,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2018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在坐落于牛津郡的英国校区以一场学术研讨会拉开了120周年校庆海外庆典暨英国校区启动仪式的序幕。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将为一天半,包括两场诺贝尔学术演讲和四场专题学术论坛,主题涵盖国际关系、经济金融、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北大的学科建设成就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主持开幕式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北大汇丰商学院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王永利以及许智宏、迟惠生、王博、袁明、钱乘旦、徐泓、樊纲、戴锦华、张东晓、史守旭、栾胜基、谭文长、朱家祥、魏炜、李文胜等北京大学的领导、教师、学生、校友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了今天的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主持。
王博副校长开幕致辞
王博副校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不仅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更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学习,追求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大学在建校开始便既立足于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二者不能偏废。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分清“变”与“不变”是非常困难的。没有一个大学可以自信的认为自己找到了绝对正确的方向。正因为如此,学界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学习和合作。英国校区的创建正体现了北京大学这样的态度。
王永利公参致辞
王永利公参在致辞中强调,北京大学英国校区的创建,既是对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献礼,也是对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献礼。校区的创建过程真正体现了“北大智慧,深圳速度”。今年2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成功访华,与习近平主席达成了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增强版的重要共识。教育交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校区的启用为中英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教授演讲
随后,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教授作了题为《政府为什么应该支付他们的债务?》(Why Should Governments Pay Their Debts?)的演讲。他回顾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所面临的债务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并探讨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债务偿付问题上的关系及责任。萨金特教授指出,政府的偿债能力与其收税能力相符,政府偿还债务的原因之一是其要继续借贷。此外,他还谈及美国政府如何进行债务再融资,战后债权的变更等方面的问题,并就现场观众关于美国近期实行的“贸易战”、中国债务问题及债务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解答。
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樊纲主持演讲
学术研讨会现场
袁明教授演讲
在主题为“新时代国际关系”的学术论坛中,国际政治学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介绍了“国际关系新时代中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多元”。牛津大学跨学科区域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专家Paul Irwin CROOKES回答了关于“英国脱欧后,如何影响中英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的疑问。学术论坛由凤凰卫视《风云对话》主持人傅晓田主持。
校庆文艺演出现场
晚间,还举办了北大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欢迎招待会,与会嘉宾、校友们一起欣赏了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学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海闻教授致欢迎词
许智宏教授致辞
作为原校长和北大汇丰商学院理事会(咨询委员会)理事长,许智宏在招待会开始前的致辞中指出,百廿校庆是北大人的盛大节日。他衷心期待北大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走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成为能够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一所大学。
Dabbie DANCE女士致辞
牛津信托社理事Dabbie DANCE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北京大学英国校区的欢迎和对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的祝福。
邢东先生向北京大学赠画
著名画家邢东向北京大学捐赠了专门为北大英国校区创作的油画作品《海阔天空》。该油画描绘了孔子登高观看日出的场景。画面构思巧妙,气势磅礴。
(采写:绳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