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迎新主题讲座“大学与北大的传统精神”在汇丰商学院负二层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前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教授为主讲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志强教授主持并致开场白。
讲座一开始,朱善璐教授首先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7年新入职的教师们和2017级的新生们表示欢迎。随后,朱教授以“不忘初心”为切入点,展开了“何为北大传统精神”的讨论,并围绕着“大学”的本质何在,东西方“大学”的差别何在,中国古代的“大学”与近现代的“大学”差异何在,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剖析当下身处北京大学的同学们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自西周出现太学,中国就有了国立的高等教育结构,但直到近代借鉴西方大学办学模式和吸收西方大学理念,中国才拥有了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自1898年清王朝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化大学办学模式与理念的高等教育机构京师大学堂,到2017年,北京大学吸引了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子,一百多年间,北京大学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因此总结北大的精神传统,必须回望近代中国的历史,回溯北大的三个“50年”。
第一个50年(1898—1949),北京大学建设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服务于中国的独立与解放。从京师大学堂时期,经民国初年、五四运动前后、西南联大时期,一直到复员后的北大都与时代命运相连。正是北京大学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引入中国思想,正是蔡元培校长带领北京大学践行办学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从而最早塑造了北大精神——“科学与民主”,开启了北京大学向近现代学校的转化。
第二个50年(1949—1998),北京大学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承载着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殷切期望,北京大学强化基础学科教学与研究,大力推行院系调整,即使在遭受十年重创的情况下依旧能够砥砺前行、百舸争流。这一时期的开拓进取,奠定了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进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精神传统。
第三个50年(1998—2048),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于中国的崛起与强盛。北京大学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交叉学科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的基本方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北大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伴随着民族的复兴,建设出一个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北大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不懈追求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已逾15周年,作为北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创新开拓方向。
朱教授认为,北大的传统精神与中国社会的时代变革紧密相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对北大历史传统的最好诠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对北大人的精神最好的刻画。
“当今的时代,走过了近一千年以欧洲大学为主要标准的时代,世界大学的格局正在向着新的千年迈进。” 朱教授在讲座最后向同学们提出期许,世界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也在发生变革,同学们作为北大的学子,应当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身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即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应当要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有所作为!
文/吴倩
图/姚大伟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