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香港红学学会会长张惠老师在C栋125为大学城三校师生带来、心理讲座——从《红楼梦》看清人的婚姻观。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心理工作室和南风心理学社联合主办。
张惠老师是北京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的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博士后,哈佛大学东亚文明系访问学者,专研中美红学、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国近现代文学与翻译小说。她的专著《红楼梦研究在美国》获得中国博士后优秀学术成果奖。
晚上七点,在师生们的期待下,张惠老师开始从钗黛之争讲起,分析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张老师分析了宝钗与宝玉爱情观的差异:无情的婚姻对需要爱情的婚姻;门当户对的物质家族联谊与追求自由婚姻的矛盾。在人生追求的差异上就更不用说,所以,宝钗和宝玉可能是缺乏精神共鸣,本来有排斥,就算有婚姻了,也是名存实亡,难以维系的。接着张惠老师分析了宝玉选择黛玉的原因:她先从古人选择女子比较注重的才、容、言、工四方面入手。引经据典,说明在才、容、言、工上,黛玉都是很优秀的,还有另外两点更关键:一是宝黛青梅竹马。二是宝黛是知己之爱。爱与不爱,不仅仅表现在说了什么,更表现在做了什么,黛玉固然与宝玉怄气吵嘴,但其所为却更情深意切,她见宝玉在元妃省亲时作不出诗,大费神思,因此为其捉刀(做小抄),她提醒宝玉为姊妹们淘胭脂膏子时记着不要蹭到脸上带出幌子来……张老师提出,黛玉深爱宝玉,肯定他个人的价值,而且是不带任何条件的肯定,这是黛玉和其他姊妹的根本歧异。在这里张惠老师讲解了三种爱的方式:假设式的爱、因为式的爱、无条件的爱。
张惠老师总结说,选择娶黛的男士,是因为你已经不需要借助外力来成功了,选择拥钗的男士,可能还是需要一个妻子来帮助你获得世俗的成功。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真爱才能让你获得真正的幸福。试想如果宝玉和宝钗在一起后,宝钗“望夫成龙”,那势必也会是经常吵架,婚后未必会幸福。小说里宝玉最后出家,也正是包办婚姻所造成的,如果他和黛玉成亲,有佳人在侧,顺遂心愿,说不定倒会过上正常的生活。最后老师又提出了梁启超的“推荐在我,选择在你”的观念,并且对宝钗和黛玉型的人如何成长以及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惠老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带领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和感受《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反馈。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意犹未尽,热情地围到讲台上向张老师请教问题。大家均表示在这次讲座中受益匪浅。
撰稿人:张静
摄影:闫立志、梁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