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是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周鹏老师,冯雪晗老师对有关深研院心理咨询中心现状与发展等相关问题的专访。看完后相信大家会对南燕校园心理咨询有更为全面清楚的了解,明白校园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作用,又会对我们有何帮助。

结缘心理,厚积薄发
人物介绍:周鹏,临床方向应用心理硕士毕业,任职于深研院学工处,负责综合事务及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南燕社(以下简称南):校园心理咨询教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基本工作内容有哪些?您是怎样走上校园心理咨询教师这条道路的?
周鹏老师(以下简称周):严格来说,我在学生工作处有行政职务,本职是学工处的日常和综合事务;我同时会负责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些工作,我的部分主要是新生入学测评和回访,还有平常下班之后会和同学做咨询。我本科和硕士专业都是心理学,临床与咨询方向。毕业之后我希望继续本专业的实践,而在校期间我做的实习绝大部分也是校内学生的个案。
南:校园心理咨询教师自身会遇到怎样的困惑,您是如何解决的?
周:心理咨询师”有其专业伦理、专业设置;“教师”也有其角色和职能,两者也会存在不相符甚至冲突的地方。我个人的做法是,尽量将咨询与行政分开,譬如在工作时间以内处理行政,工作时间以外做咨询;接个案前进行检查,不接在行政业务上有交集的个案;等等。对于已经接手的个案,我会坚守专业伦理,对于在处理上有困难的情况,会在专业伦理范围内寻求同辈或督导的帮助。
南:有人说“心理咨询是有病的人才去的”这个观点您认同吗?
周: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心理咨询是这样的一个工作关系: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专业伦理的指导下,咨询师和来访者向某个双方共同协商后确定的咨询目标共同努力。这个咨询目标可能是关乎某些心理困扰,可能是关乎心灵成长、自我探索,可能两者皆有之;可能是某个短期的、现实的目标,也可能某些更为长期的议题,可能两者皆有之。
我想,是否“有病”,应该是一个诊断学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笼统地说,来访者带来的目标与诉求,要比这个范畴宽泛、丰富得多。我想比“是否有病”更重要的问题是“有什么病”、“如何诊治”、“如何康复”——这也是目前相关科学研究者正在努力的目标。

南:目前仍有很多同学们对心理这门学科感到困惑,能用生活化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学吗?
周: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每个人都是专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每个人都是孩子。基本上所有与人相关的议题都是心理学探讨的议题,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体会可以分享、值得咀嚼;但是用科学的方法与研究这些议题,如果从冯特开始算,不过是一百多年,还有太多的未知待解,如同仰望繁星,令人敬畏。
南:教师与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周:我想,心里心外如同两条腿,缺哪边都无法走路。倘若忽视心理状况,确实可能会造成某些令人遗憾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错失一些成长的机遇。我想,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是这样。
南:您对未来深研院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有何规划,又有何期望?
周:提高各院系内部和深研院整体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师生比,持续提高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与本部等先进院校以及本地资深专业组织的交流合作。
南:作为在校学生以及未来可能的受访者,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心理知识?
周:我想在这里分享的可能有几点吧:
(1)心理不适与疾病和鼻塞感冒发烧一样,每个人都可能会得甚至曾经得过;
(2)鼻塞感冒发烧之后,及时看医生通常会有所帮助;
(3)事实上,通常令人不舒服的鼻塞感冒发烧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4)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每一位同学敞开,欢迎预约(预约电话0755-26032104)。
起航心灵,春华秋实
人物介绍:冯雪晗 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室 咨询师

南:雪晗老师,能否先给同学们简单科普一下心理学这门学科呢?
冯雪晗老师(一下简称雪晗):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科,有探索行为和精神过程的脑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有研究企业管理和组织建设的工业与经济心理学、有针对婴幼儿和青少年成长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还有我们现在讨论临床心理学等。所以心理咨询并不等于心理学。而关于心理咨询,我也有几点需要澄清,一、有很多人认为咨询就是来让咨询师提建议,但是实际上咨询师不会给任何建议。二、是认为只要咨询一次或者两次就好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的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不可能仅仅一次两次咨询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三、我们有很多人会说,啊,你是心理咨询师,你猜我现在在想什么。抱歉,我们不是算命的,我们想不出来。四、如果你觉得你和你的咨询师不匹配,可以更换咨询师。
南:您是怎样看待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的?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
雪晗:首先我觉得心理咨询的这个工作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美妙的工作,每次谈及她的时候,我能够感觉到愉快感弥漫全身。作为咨询师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也可以让咨询师本身更了解自己从而不断成长。在咨询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让我感动的美妙时刻,感慨世界的多样性异同时也感慨生命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多么的有意思和美妙。学校的心理咨询是在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之前,让他们更为深刻的了解与发现自我,并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支持。所以在学校工作,尤其是在深研院工作让我更有成就感,当我们的来访学生有了良好的改变,我会觉得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
我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保证日常咨询室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不断丰富咨询室提供的服务内容和项目,统筹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处理一些与心理有关的突发事件、支持南风心理协会举办一些宣传推广心理的活动等等。
我本身并不是临床心理学出身,研究生时我的挚友在图书馆内突然猝死,这件事给我造成了很大的打击,那时我跑到本部心理咨询中心预约了咨询,并参加了那年暑期的心教育之旅。我发现我自己非常喜爱这个专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很多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他们鼓励和支持我成为他们的同行,从此我就走上了心理咨询师的道路,也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南:作为一名校园心理咨询师,您会有怎样的困惑呢?
雪晗:教师与咨询师的双重身份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困惑。除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外,我还有负责学生艺术团的管理以及开展大型活动,比如镜湖之夜,这让我有时候对自己的身份会有困惑,也让我的来访者产生困惑。好的安全的咨询关系是除了咨询关系外我们不再有任何的交集,显然目前这个情况目前很难实现,我可能会认识来访者的室友或者朋友,又或者我们经常在学校食堂或校园中遇到。这个现状是比较难解决的,我目前只能努力避免给我认识的学生做咨询,如果遇到我会转介给其他咨询师,如果在咨询中发现我们之间有一些交集,那我会与来访者认真讨论这个问题是否会给来访者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点困惑是,我们的来访者可能会把我们当成辅导员或者学工老师,一是担心与我们交流会泄露隐私从而对他们的生活或者学习造成影响,二是会把我们看成一个老师而非平等的咨询师。但是实际上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个咨询师都秉承尊重和保密原则,每一个来咨询的学生都会与咨询师签订保密协议。

南:有人说“心理咨询是有病的人才去的”这个观点您认同吗?
雪晗:这个观点我非常的不认同。每一个来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我都尊重和欣赏,他们有想要改变和成长的勇气。我并没有觉得心理咨询有多么神奇,我不想鼓吹她,但我想说,在这个咨询室里,你可以做你自己,你可以成为你自己,有一个人可以陪伴你,倾听你,理解你,尊重你,不会认为你是有病才来。另外,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来源于不同的成长环境,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成长模式去否定别人的模式,而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理问题只是生病了而已,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曾经或现在有抑郁症就否定这个人的现在或者未来,因为我们也曾经得过发烧,感冒或者拉肚子。而生病了我们就要去吃药,休息,我们更需要被爱。爱自己,爱别人,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最根本的意义。而心理咨询师,我们能做的很少,只是陪伴、支持、见证我们的来访者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那个自己认为最棒的最舒服的自己。这就是咨询的美妙之处。
南:为什么校园里心理咨询室是校园的基础配备?对此您的理解是?
雪晗:我个人觉得在任何一个校园或者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需要有那么一个地方,不看你的成绩,不看你的出身,不问你是谁,不管你来自哪里,在乎的就只是坐在对面的你而已。心理问题的确是会造成危害,但我们不能怕,更不能躲。不去想,不去看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或者没发生。这就是校园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的必要性和意义。
6.南:目前南燕在解决师生心理问题方面所做的切实努力有哪些?
雪晗:去年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学校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注册系统的督导点,每月一次的专业培训不仅能为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储备专业的知识,更是带动了全广东的心理专业性发展。另外我们隔周就会邀请国内著名的家庭治疗师陈向一老师和贺鑫老师为我们的学工老师和咨询师带来专业的督导。当然我们也会定期邀请一些老师来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有关讲座。
南:南燕目前成功开展了哪些心理项目与活动?
雪晗:除了日常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团体咨询种类较多,比如舞动团体、绘画团体、沙盘团体、这学期我们开设了动力成长团体)外,我们的南风心理协会每年会举办两个大型活动:525大学时心理健康卫生日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的活动。
南:近两年南燕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发展情况如何?对未来发展有何期许?
雪晗:我毕业后来深研院工作已经快三年,我来的时候,学校里并没有心理健康工作室,只有一名心理咨询师,每次做咨询都要带学生去大学城心灵成长中心或者在会议室。由于发展和推广受限,那时候预约的学生并不多,后来我们申请到了二号楼的两间宿舍经过改造变成心理咨询室。在有了自己的地方后,通过宣传,我们的咨询量逐渐增长,并外聘了两名心理咨询师,当时共有四位心理咨询师为大家提供服务。后来随着咨询量的不断增长,去年春天经过申请,我们有了如今在B栋的三间咨询室。目前工作室有在校咨询师5名,外请咨询师8名,共13位咨询师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个体和团体咨询服务,相信随着逐步的发展,我们的发展必定会越来越好。
我希望未来心理工作室能够像本部的心理咨询中心那样,独立自主,坚持专业性,能够为更多的咨询师提供督导与授课,为咨询师的团队注入可靠的专业的咨询师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咨询服务。希望咨询师能够认认真真做好咨询的工作,与来访学生保持安全恰当的咨询关系。

南: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深研院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预约方法,咨询形式与结构等相关信息?
雪晗:我们工作室有专职接待员为大家提供预约服务,我们的预约电话是26032104,邮箱是pkupsy@pkusz.edu.cn,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选择。每一个咨询师负责不同的时间段,白天、夜间、周末都会有咨询师,目前应该需要排队咨询。个体咨询形式就是每周一次,每次五十分钟,每学期免费8次咨询。团体咨询的通知会发到每一个学生的邮箱中,大家进行自主报名。

福利时间到:深研院心理咨询老师们为大家推荐有关心理学书籍影视作品啦!!!
周:如果大家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生活中的心理学》,阅读之后应该就会找到心理学这座迷宫属于你的私人入口了。另外,建议同学们平常除了看书读报刷知乎之外,大家还应当多关注自己,多关注生活,多关注塘朗山、大沙河,关注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雪晗:《心理学与生活》《非暴力沟通》《当尼采哭泣》《直视骄阳》
公众号的话推荐简单心理、小崔不抑郁、心教育等。
记者: 胡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