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夏含夷教授略说清华简——解密“古代的中国梦”

2017-03-14南燕新闻社

  2017年3月13日下午,南燕讲座《古代的中国梦:略说清华简< 程寤>篇的象征意义》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吴云东院士全程出席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安晓朋主持。

  首先,夏含夷教授用流利的中文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和早年经历。他介绍了自己在几位老师的启迪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心路历程。求学期间,他阅读了《老子》、《庄子》、《孟子》、《周易》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后,他还介绍了自己《剑桥中国古代史》的成书背景和早年的一些学术成就。

  简帛上的文字是中国先秦史料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先秦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过工作人员的细心清理与修复,这批竹简最终被保存了下来,竹简上的文字也经过专家的研究与鉴定最终出版成书,《程寤》就是这批竹简上的一篇珍贵诗文,更是夏含夷教授本次讲座的重点。

  《程寤》描绘了战国时期的一段梦占,这篇文献与中国古时代《逸周书呈寤解》中的段落非常相似,这些段落记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梦占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夏含夷教授逐字逐句地为大家朗读并讲解了《程寤》全文,介绍了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献的历史演变过程。他采用乐克曼式文献学分析方法中的传统文献学原则分析了《程寤》全文。并指出了这场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梦”的象征意义。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夏含夷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中国古代诗文中花草等事物的象征意义,并与同学们讨论了文献的研究方法以及简帛等文物的真伪鉴定方法。同时,他密切关注江西海昏侯汉墓的研究进展,对海昏侯墓出土的2000余枚竹简表示了极大期待,字里行间洋溢着夏含夷教授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的无限热爱。

 

人物简介:

夏含夷,美国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史名誉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学、经学、《周易》等。主要著作包括《西周史料:铜器铭文》(1991)、《易经:马王堆帛书易经第一英译》(1996)、《孔子之前:中国经典的创造研究》(1997)、《重写古代中国文献》(2006,中国版2012)等,并出版有中文论文集《古史异观》(2005)、《兴与象:中国古代文化史论集》(2012)。曾任《古代中国》主编(1988-1996),并与鲁唯一教授合作主编《剑桥中国古代史》(1999)。

 

文/景天宇

图/汤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