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刘瑜教授主讲的《关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一点思考》顺利举办

2016-09-28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016年9月22日晚6:30,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刘瑜教授拉开新生学术周序幕,为新生主讲《关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一点思考》。

  2016年9月22日晚6:30,我院迎新生活动之新生学术周在教学楼C105顺利开展。本次为学术周第一讲,我院有幸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刘瑜教授为新生主讲《关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的一点思考》,讲座由阴颉老师主持。

  18:30整,刘瑜老师以一段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开始了新生学术周的第一讲,并开始给学生们讲授有关地理及其地理信息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刘瑜教授从三个方面分别讲授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是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以地理信息科学为基点展开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讨论;二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地理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三是总结了自己在“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且鼓励学生们要努力读书,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刘瑜教授以北京市海淀区某城中村与旁边的一处豪华别墅小区做对比为例,用大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通过社交平台的登录人数为调查基础。城中村区域已经被数以千计的亮点占满,说明这里居住特别拥挤,而且多以外来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居多。而旁边的豪华别墅区域的亮点,却显得颇为稀少,表明这里的居住人数并不是很多。刘教授为此感慨到:“就如最近最火的一本小说《北京折叠》那样,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真实存在的。”

主讲嘉宾刘瑜教授

  最后刘瑜教授与在座的学生们展开了有关时空大数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讨论,城市规划方向的涂媛杰同学针对刘教授的讲座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和疑惑,譬如:在座的新生们因为本科并非学习地理信息专业,对于地理信息等概念和知识并非十分理解。刘瑜教授针对提问做出了详细回答:“对于非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地理信息系统未了解或知之甚少,但大家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会感到陌生,大数据为地理学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但同样也为GIS带来了挑战,需要研发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分析地理空间大数据。”

师生互动环节

  全场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本次的新生学术周活动。会后,记者随机采访了现场几位同学,其中马洪坤同学认为,这次讲座对初到北大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同学而言,刘瑜教授指出了GIS和地理科学的关系,即GIS及地理信息科学是对地理学知识的形式化。地理空间的异质性以及规律性是地理研究的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衍生相关的尺度效应及距离效应等问题 ,GIS为刻画异质性及规律性,并处理尺度、距离等问题提供了方法支持。在人文要素研究中,除了空间异质性,空间交互也是很重要的研究议题。对于地理科学背景的马洪坤来说,此次讲座加深了他对地理信息科学和GIS的认识,也引发了他对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更进一步的思考。

 

(图/杨保清,文/杨保清、孙艺玲,编辑/易哲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