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真知,从寻找原点开始——教师代表新材料学院院长潘锋在北大学深研院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16-07-02南燕新闻社

各位同学、家长、老师们:下午好!
  我是新材料学院的潘锋。作为老师的代表祝贺同学们获得北京大学的硕士或博士的学位!今天,对我们新材料学院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2013年新材料学院正式成立,今天是创院首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同学们,你们是与我们共同创办北大新材料学院的共同创业者,你们提前来并一起住在体育馆的“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大房子里,与我们一起为研究生院团拜会大合唱“过雪山草地”和“阿里山的姑娘”,与我们一起研发创新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天是你们和所有同届同学的毕业典礼,校长将为我们首届的同学及所有的同学“拨穗”,为同学们“起航”,你们可以展翅高飞了!祝贺大家!
  在同学们即将离“家”(南燕的家)之际,我想通过三个小故事,来分享“真知,从寻找原点开始,灵感,从奋斗过程产生”的感悟:
  第一个是“铁匠的最后一课”:据说大学(University)名字起源于“铁匠协会”,是一种铁匠把手艺和道理传授给徒弟的“大学之道”,学徒毕业时,每个徒弟都期待这师傅把“最后一招”交给他们,期待马上可以技高一筹,能更有本领地闯荡江湖。此时,一个个徒弟要分别来的师傅的跟前,师傅会在每个徒弟耳边“神秘地”讲“最后一课”:“烧红的铁不要用手去摸!”每个徒弟都会认真地听并继续等待下一句,此时师傅会示意已结束,请下一个徒弟上来。铁匠说的是最基本的常识,是爸爸妈妈交给刚刚会说话、会走路孩子的常识,大家说铁匠真传绝活了吗?仔细琢磨别有一番深意:真知,往往在常识中! “到处留心皆学问”!例如,常识也在我们日常的词汇中,研究生的“研究”的英语是Re-search 其中Re=反复,Search=寻找,Research=反复地寻找,就是“研”磨开,并探“究”里面是什么东西。反复揣摩英语和中文的“词根”,将会发现文化和哲理的源点。
  第二个是我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的经历:不同的人各有特点。植物也是,例如树大多有喜欢长得粗而毛竹喜欢长得细,晶体也是,有的晶体长得粗有的长得细,如果要用树一样粗的毛竹,如何办到?可能办到吗?我的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就是做类似这样的事。1986年时国家863的激光核聚变项目需要大截面(粗的)的KDP晶体,但它的生长习性同毛竹一样只长高不长粗,咋办呢?中科院物构所的研究人员想了一种创新的办法,如同把把许多细杆毛竹捆绑在一起长成与树一样粗的毛竹,即把多个细的KDP种子晶体拼接在一起生长成功粗的晶体,他们居然长成功了!但为什么能生长成功及长成的是否是单晶还是不清楚(就如同问这与树一样粗的毛竹还是原来性质的毛竹吗?),我的导师梁敬魁院士鼓励我来研究这个课题,我当时没有很好的晶体如何生长经验和理论基础,研究起来困难重重,止步不前,这时梁先生给我讲了中科院物理所生长红宝石激光晶体的故事,他说物理所长红宝石晶体最好的是一个复员军人,他在放晶种生长晶体时,身边放了几包烟,整个晚上一直不睡觉,一边抽着烟一边在观察晶种的溶解和生长界面,然后作相应的控制,然后就长成了很大很好的晶体。我听懂了梁先生讲的故事,我于是搬进晶体生长的值班室住,学着这位复员军人(但我是喝茶)整夜看着晶体是如何生长,看着许多细的籽晶拼接在一起是如何生长的,如何一起生长成粗的,终于有一夜看明白、想明白,随后还能成功地实现可控生长。于是,向梁先生讲了这机理,即拼接在一起的晶种在前期的发育长大时,一旦形成共同的生长‘原点’,接下来将以该‘原点’为前沿进行单晶生长,这个具有粗大截面的新单晶在开始成长阶段,存在缺陷毛病,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被克服、不断减少,慢慢生长成完美的单晶了。随后我们一起在德国的晶体杂志上发表了五篇文章。这个晶体拼接生长机理与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发现的是多么的类似:人工与自然选择使得物种产生竞争,发生变异,优势的物种脱颖而出,它将主导未来物种的生长,然后不断完善。这些研究给我们是启迪是:事物同源,自然、生物和社会的源点和本质都有共同之处。真知,从寻找原点开始。我理解梁先生讲的复员军人长晶体的故事的真正含义:人生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职业,可以当兵可以搞科研等等,只要有兴趣和激情,什么都可以从头开始做,Never too later!要做得最好,要获对真知,耐心细心地观察、思考和实践是必由之路!
  第三个是讲“天堂里的贝多芬”:牛顿第二定律说要改变事物的发展需要“驱动力”(可以来自内在自发的力,也可以是来自外力推动),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每个个体喜欢各干各的(喜欢自由散漫),结果是整体能量品质下降,成为自然的不可逆的趋势(相反,高品质的能量要有组织性和协作性,这需要输入能量!),我们现在时髦讲的“正能量”,我想大家想得到是高品质(具有组织和协作特征)的正能量吧!把这二大定律关联起来并用数学表达出来的伟大的科学家是玻尔兹曼(Ludwig Boltzmann),他写了一首诗叫“天堂里的贝多芬”,诗中说到他来到天堂,听到了“万能的合唱调”,天使告诉他是由贝多芬谱曲的,上帝任命贝多芬是天堂首席作曲家。玻尔兹曼听后,觉得可悲的是“旋律远不如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如第3 第9交响曲)好”,玻尔兹曼想这是为什么?他突然明白了:驱动灵感最大的动力没了:因为天堂里没有痛苦!
  我曾经飞机上看了一部叫“师傅”的电影,其中有一句台词印象很深:“天津武馆的师傅没有真教的!(所以徒弟工夫不行)”,大家说“铁匠”、梁先生、玻尔兹曼有没有真教?!以上三个故事想说的是:是否真学、真琢磨、真干、经历磨难、克服困难,才是获得真本领的关键,这才是“工夫的秘诀”。“铁匠的最后一课”诠释的是“真知,从揣摩常识开始”、“生长晶体的故事” 诠释的是“真知,从耐心细心地观察和实践开始”,要去“发现”第一个“扣子”在哪里、有没有扣对和扣好,寻找到原点,以此实现原始的创新和颠覆式的创新。   
  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你们一定会有成功的喜悦、一定也会碰到一些难题、挫折和痛苦,那时请想想玻尔兹曼“天堂里的贝多芬”的诗,只有顺利和舒适而没有经历挫折和痛苦,好的灵感是不会降临的,要获得颠覆式的、跨越式创新的灵感,你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的“海鸥”)”校长马上要为你们拨穗正冠,你们将被盖上“北大的烙印”,此后,北大精神将永远伴随着你们在远航中经历风浪、接受挑战,为你们保驾护航!祝你们成功和幸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