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眉心被划出江山的模样
谁的指尖被梦涂上娇羞浓妆
月如水花似火映出一片晴朗
谁的青春不曾有潦草迷茫
你在梦中时常 回忆最初的模样
那个不问世事 曾经倔强的姑娘
天堂路 难前往 爱与恨两相忘
收起心伤让时光留在手掌……”
涂俏,先后供职于《深圳晚报》与香港《文汇报》,新闻生涯十八载。现任深圳海天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
涂俏以“隐性采访”出名,入住十元店;客串啤酒女郎;黑店访“婚托”;与精神病人共处;追踪神秘“医托”;潜伏“二奶村”;记录一位艾滋病人的悲喜人生;隐性采访活熊取胆。主要作品有: 《苦婚》 《生存体验》 《世纪之痛》《袁庚传》,导演过纪录片《凤凰路》 《月亮熊》《飞升》《梁湘回家》等 。涂俏曾被《新周刊》评为年度“中国八大汉子”,被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评选为“中国最精彩女性”。
6月4日,涂俏到访汇丰商学院院,并为听众讲述她传奇般的故事。开场伊始,北大汇丰MBA项目办公室主任毛娜老师先向大家郑重地介绍了涂俏,并表达了对涂俏的敬佩之情。
讲座开始之前,涂俏为听众播放了她的个人总结视频,让听众对她的经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随后,播放了涂俏用了七年的时间“接梁湘(雕塑)回家”的简短视频,视频放映后,涂俏开始讲述她悲喜交加的人生故事。
曲线救国,圆作家梦
涂俏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当时的她,只是一介中专生,她希望通过“曲线救国”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于是,她成了一名江西劳动改造管理总局下属的 《江西新生报》 的记者。后来,涂俏还当上了劳教场所里的女管教干部,为了体验生活,涂俏常和女劳教人员生活在一起,她们经常围坐在一起聊天……在监狱中的生活,涂俏亲身体会到了女劳教人员的辛酸与无奈,绝望与希望,也正是这段常人难有的经历,让她以后的生活,即便有再大的艰难险阻,仍然勇往直前。
漂泊之旅,揭秘底层
一次偶然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 《深圳晚报》 全国各地招聘记者,她辞掉工作,奔赴深圳。虽然当时的她连新闻五要素等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但就凭她的勇敢和果断,硬是自己在深圳闯出了一条新闻之路。她的第一篇成名报道是受到其叔叔的启发,她的三叔来深圳打工挣钱,住在十元店。叔叔告诉她,十元店很有意思,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大家都是来深圳找工作的,都很不容易。这就吸引了涂俏,她当即决定要去十元店住一住,这也是她首次深入基层的隐性采访。
在十元店,涂俏结识了一个朋友,他叫劳斯莱斯。因为他是这个十元店最富有的人——他拥有一台自行车。很多年后,涂俏依然清楚地记得初次踏入十元店的情形:一进门,满屋子的汗臭脚臭味扑面而来,4室1厅的屋子,住满了人,稍大一间卧室可以住10位男宾,最小的一间卧室可以住6位女宾。
涂俏很快便与漂泊者打工者打成一片。第三天后,涂俏便悄悄地离开了, 写下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而令她至今内疚的是,由于报道面世,各级部门也介入了管理与规范十元店,一夜之间 350多家十元店被公开查处。很多寄宿者就此无处安宿。也就在那一天半夜12点左右,涂俏接到了一个恐吓电话,他们要火烧涂俏!
一天,劳斯莱斯给涂俏打来电话,他还是把涂俏当成自己的朋友,积极地为涂俏介绍了啤酒女郎和打的赚钱等社会现状,涂俏很感激劳斯莱斯,她又开始了她的隐性采访。
打的赚钱是当时深圳的一个独有现象。通往香港的口岸有四条必经道路,很多司机佬为了生意,喜欢去口岸附近接香港人坐出租车。但是,当时深圳的交管局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空车不能进入口岸附近,因此,此招也就逼迫着司机们必须要“买”人头过关——在距离口岸不远处的四条街道上,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是靠这个行业生存的,司机们接上这些人,靠他们的人头“晃动”,可以顺利地通过监视系统过关。所以,司机们是要付给他们一点点费用的。他们通常只坐200米左右。然后下车,继续“打的赚钱”。他们每次的费用很低,五元三元两元的,但就是有人靠这个行业生存着。后来,涂俏还了解到,当时有人就靠这打的挣钱,赚了十几万的房子。
后来,涂俏体验过做保险人的艰辛,每天都要与自尊对抗。她也曾去精神病院“打工”,体验了那个普通人所不了解的世界,她还深入毗邻香港的深圳“二奶村”,贴近感受二奶们的悲喜人生。
《世纪之痛》,中国首份艾滋病人完全记录
2000年4月底,涂俏开始记录艾滋病人小路的日常生活。第一次见到小路时,涂俏并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伸出手去,和他握了握,这对涂俏来说,不过是一个职业性的举动,但对艾滋病患者小路来说,却几乎成了望尘莫及的奢侈。在整整一个下午的采访中,涂俏几次想洗洗手,她明显地感觉和小路握过的那只手掌莫名其妙地发痒。
涂俏知道这个常识:HIV病毒不会通过空气和一般生活接触传播,也明白艾滋病的几种传播途径,但真要与艾滋病人面对面握手交谈,在他唾沫星子飞溅下记笔记,录音,同他握手,甚至后来在餐厅请他吃饭,都需要勇气。
后来,涂俏出版了中国首份记录艾滋病患者生命全程的纪实报告 《世纪之痛》 。她还将纪录片《艾滋病人小路》无偿地赠送全国多家电视台播映,完成小路遗愿。
探究命案,惊悚悬疑
在隐性采访的磨练中,涂俏的胆子越来越大。由于她的勇敢冒险和行侠仗义,市民和同行奉她为“新闻女侠”。
一天,涂俏的公寓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女人叫米丫,38岁。随行的男人是她聘请的28岁的年轻律师,米丫一见涂俏,便声泪俱下地控诉14岁女儿玲玲被继父强奸的悲惨遭遇,希望涂俏主持正义。然而,涂俏深入采访后,却发现这是一宗悬案:因为母女二人除了一面之词外,什么证据也拿不出来,这个案子就此搁浅。米丫经常带着女儿上门倾诉。涂俏渐渐地和米丫成为朋友。
不久,涂俏跟随艾滋病患者小路到泰国拍摄,进行“生命回访”。米丫趁涂俏出国,她将律师情郎勒死并碎尸。这桩血案给涂俏带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报社不听她任何解释,果断地将她开除。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涂俏走不出这段创伤,直到把此事写成一本畅销书——《你无法阻止》,惊悚、神秘、震撼人心的故事交织着一系列社会问题,涂俏写完此书,“米丫事件”才在她的心中画上句号。
那件事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2002年,她投奔了香港《文汇报》。
《袁庚传》,为一代伟人奔波立传
后来,涂俏花费了三年时间写了《袁庚传》,她追访了156人,翻阅大量内部档案及私人日记,进行了抢救式的记录,以重返当年改革现场的叙述文本,重现在历史的节点上起到关键作用人物的生命印记,从一个人的传记呈现一个时代,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及艰巨性。
这些年,想要为袁庚写传记的人很多,为何袁庚独独看中了涂俏呢?涂俏透露说,当她提出要为袁庚写传时,其实袁庚并不同意,他对涂俏说“历史是人民写的,由后来者评价吧。一个小姑娘不要浪费自己的青春。”但是涂俏认准了这件事,“他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大无畏精神深深鼓舞了我,他的故事不应该在历史上是空白。”在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间,涂俏每星期都会去袁庚家里拜访一两次,就这样陪着袁庚聊天,听袁庚一点点讲出当年的故事。涂俏说:“我的幸运在于坚持,尤其是在他患上老年痴呆前坚持了下来。”
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涂俏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不靠谱的”,对于一件事,必须有三人以上的记忆和资料来佐证。写作的过程中,涂俏使用填空式写法,先搭出框架,再像砌墙一样把故事都砌进去。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是袁庚提出的,而袁庚也是这么做的,涂俏回忆说,“他非常守时,永远是提前一刻钟穿戴好在沙发上等你,让人非常感动。”不仅在生活上袁庚深深影响着涂俏,甚至改变了她对死亡的态度,涂俏说:“袁老总是跟我说‘人就是一团蛋白质,把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在那样一个时代,袁庚与蛇口广大创业者开创性地实施了工程承包、干部招聘、民主选举等举措,创建了24个全国首创或第一,为中国改革开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涂俏表示,虽说这是袁庚的个人传记,同时也是蛇口工业区的群英传,书中不仅写了袁庚的事迹,对于“袁庚‘逼’老战友许智明提前退休”等等他身边人的故事也着墨甚多,这些时代英雄鼓舞和启迪了涂俏,她说“知道了这些故事,任何一个作家、记者,都愿意花费时间去写出来。”
无惧生死,探寻活熊取胆的内幕
2008年春,涂俏和她的搭档陈远忠、制作人熊君慧,开始了对活熊取胆内幕的追寻与记录。从拿到资金到2009年5月第一次拍到熊,涂俏三人找熊找了一年。
正规大型养熊场不让进,不正规的养熊场又找不到。熊君慧求助AAF,对方点到为止:“去吉林看看吧。”
多方打听后,三人去了吉林榆树市青山乡。当地人告诉他们:你们得去长富村。涂俏和陈远忠刚一进村,就看到村里农户的门前放着废弃的大铁笼子。女主人一听说买熊胆,粗暴地挥挥手赶他们走:“这里没有。”
最终取得突破的是伞国彦家。伞家女主人听说涂俏要买熊胆粉,脸色立即变了:“你们怎么知道这里有?”涂俏的说辞是:家里老人病了,听人说这儿有。女主人叫伞国彦出来。“伞其实是个很面善的人。”每每想起与伞国彦的交往,涂俏便心有不忍。
那时伞家养了两头熊。他带他们进熊舍,现场取胆。伞国彦先用一钩子把熊笼的侧门向内钩了好几尺,以便把熊固定在更狭小的空间里。此时黑熊“嗷”一声,身体向内蜷缩在一起。涂俏眼泪当即冒了出来,陈远忠悄悄把藏在外套里的镜头对准了熊笼。随后,伞国彦把一条铁棍横插在熊的前后掌之间,使熊不能活动,这样就可以安静地从熊腹下取出胆汁。涂俏一直十分紧张,她挡在陈远忠前面掩护,挡住了镜头,被陈远忠推开。
伞国彦取完胆汁,一回头看到了镜头。涂俏只好说:“拍点镜头拿回去给老人看了,他们才会放心。”这个如今涂俏觉得“好烂”的理由,当时伞国彦竟信了,只是强调“不要外传”。
那天他们买了5000元的熊胆粉,转手送给了出租车司机。对于只养两头熊的散户而言,这是一笔不错的生意。涂俏觉得,这或许正是那个“烂理由”可以一次次蒙混过关的真正原因。事实上,国家规定养熊40头以上才能拿到养熊许可证,伞家连同其他散户一起,属于挂靠合法熊场。
2012年2月20日,涂俏和陈远忠带着素材从深圳飞到北京,当天晚上央视的朋友帮他们免费剪辑片花。涂俏对陈远忠说:“老陈,你知道吗?我们这片子一放,老伞他们家就完了。”陈远忠回答:“我们一定要呼吁媒体不要针对个体。”
对伞家的愧疚也源自涂俏过去的经历:当年她采访深圳“十元住宿店”后,“十元店”遭到强制整顿。她昔日采访的朋友后来有的甚至露宿街头。在“活熊取胆”这件事上,让涂俏怀着内疚的还有更多普通的人。
深圳成就了我
涂俏谈到自己的成绩,她一直说是深圳成就了她。的确,这座城市,以她不一样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百态,在向涂俏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吸引她也吸引着所有和她一样有梦想的人们。涂俏,也在这个城市,这个特殊的中国转型期,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这个城市做着一个忠诚的记录者,当然,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论是做一个记者,一个作家还是一个纪录片导演。
很长时间里,涂俏在思索着新闻与艺术的关联。她渐渐地领悟了,也许,在新闻结束的地方,艺术正刚刚开始。对于涂俏来说,新闻之路已经结束,而艺术的道路依然漫长,需要她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在观众长时间的掌声中,涂俏结束了她的演讲。
“敢为天下先,为爱恨缱绻千年
敢为天下先,为旧梦留恋万卷
尘世红颜看遍
等花好月圆
幽幽心事拂袖皆云烟……”
提问环节:
作为一个硬汉,是什么样的经历或信念支撑您走到现在?
涂俏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那是一步一步的历练,我是一个中专生,在1987年,我想要成为一个正规记者是很难的,我想要做作家做记者,就只能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在1988年看管犯人,追踪逃犯,采茶,不放过任何了解社会的机会,当我日后在窗明几净的深圳晚报社电脑桌前,写下《女记者夜宿十元店》,我对过往的一切心存感激。
作为一个隐性工作者,迫于报道和采访,您是如何减缓欺骗受访人的精神压力?还有对于报纸现在的日薄西山,您又如何看待?
涂俏回答:首先,针对您第二个问题,我想说,虽然报纸现在日薄西山,但新闻人人要看,只是承载新闻的渠道与途径的变化而已,而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新闻,需要有时代与社会的忠实的记录者。
第一个问题,一直以来,以隐性手段采访,我都会有深切的内疚感,因为我被看成是个灾星,扫帚星,新闻经我报道之后,一个行业或许就消失了,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坚持,我的莫名的使命感,我相信我走不下去。渐渐地,我明白了,我不过只是不满足于新闻,不满足于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垃圾,我想做一些更加长久的记录。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您是怎样对待您的精神疾病的?
我的朋友是深圳康宁医院的医生,他一直认为我是有轻度躁狂的,他告诉我,这种轻度躁狂的人,在艺术家与伟人中有很多例证,如拿破仑,帕格尼尼。哈哈,我听了,不知道应该是悲还是喜。我尽量做到开朗,内心不留垃圾,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就找人倾诉,把朋友们当成巨大的垃圾桶。
撰稿:王洋
摄影: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