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凤凰花开,又是一年告别南燕。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校园内弥漫起毕业思绪。回首在南燕的日子,在艳阳高照的午后或是宁静如水的夜晚,镜湖旁、五四塔下,都是青春里最栩栩如生的印记。为更好地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同时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两办与学工处联合各学院推出“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
不善言谈、不苟言笑,这是来自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肖祥同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典型的理工科学生的特质。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挥斥方遒,话语中显露出理工科学生的严谨与踏实。
六年前的那个夏季,怀揣着对北京大学的美好向往,肖祥同学踏上了去往深圳的道路,在这里开始六年的科研学习生活。博士研究生期间的专业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师从张盛东教授开展平板显示用薄膜晶体管阵列技术研究。说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研究方向,肖祥也道出了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显示技术作为消费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一项高科技技术尤为重要。然而,和其他高科技技术一样,中国大陆在显示技术的发展也落后日、韩及台湾地区不少。这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一个机遇,所以就选择了这个方向,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真正有用的成果出来。”在校期间,肖祥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EEE Transactions/Letters等国际权威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发表EI会议论文17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先后两次获得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三好学生、中营奖学金。这些成果都是对肖祥同学研究工作的肯定。
初入南燕 心如止水
肖祥同学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他第一次听说北大深圳校区是在本科四年级的时候。当时获得保研外推资格,第一个报的是北大,另外一个是中科院。最终结果是北大深圳和中科院都录取了。经过艰难的选择之后还是选择了北大,因为北大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还是极具吸引力的。“在入学前,北大深圳校区于我而言充满神秘色彩,不知道和北京的北大有什么不一样。在踏进南燕之时,就被美丽的校园所吸引。彼时的大沙河还是碧波荡漾,镜湖不时泛起点点涟漪,清脆的鸟叫声加上蓝天白云,第一感觉这个环境非常适合学习和做研究。”肖祥同学如是表达了南燕给他的第一印象。“确实,没有身处闹市的喧嚣、没有‘大’校园的拥挤,南燕以其独有的小而美和宁静的特质总能抚平我略显浮躁的心态,重新回归科研状态。”
学在南燕 见证发展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肖祥同学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经历,那就是“南征北战”。刚进入北京大学时是硕士研究生,研三时申请转为博士研究生,所以也就出现了开始讲到的3年+3年=6年的情况。六年内,肖祥先后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科院、香港理工大学都待过。有一点让他觉得有一些遗憾,那就是作为一个北大人,没有在北京的北京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过。不过只要有北大精神的地方哪儿就是北大。肖祥坦言辗转过这么多的地方,对自己科研造成了一些连续性的问题对自己科研的连续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其他研究方向,打开了自己做科研的思维,这才是最重要的。
肖祥同学在科研过程中也曾出现迷茫期,不知道研究该如何走下去。面对这些,肖祥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相信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其实,很多时候迷茫都是源自于内心的浮躁,这个时候关键是让自己能够静下来。建议大家可以在校园散散步,或者去图书馆呆坐一晚上,闭馆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会有助于我们清醒的。”
谈到南燕这几年的发展变化,肖祥感受最大的是南燕的快速发展。“想当初,由于实验条件有限,研一基本上都是在上课,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还是一种奢望。研二时,学院的超净实验室开始兴建。现在实验室已经建立完整的半导体器件工艺实验平台,还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的改善使得师弟师妹们能够早早地进入科研状态,早出、多出科研成果。”的确,南燕这几年新建立很多重点实验室,新买了很多实验设备,新引进了非常多的优秀老师。在如此的发展势头下,相信不久后南燕一定会成为北大的一块金字招牌。”
南燕生活 劳逸结合
谈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生活,肖祥同学的总体感觉还是略显枯燥。“念博士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首先要满足学校对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要求,这个压力比较明确;除此之外,最大的压力还是来源于自己,当然这方面因人而异。以我为例,总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够有所收获,毕业时能自信地手捧自己的博士学位证,若干年后能够无悔于这段青春。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过着 ‘实验室—办公室—食堂—宿舍’四点一线式的生活。我相信在校园里的绝大部分人的生活规律和我差不多,因为我们不是神童学霸,没有被苹果砸一下就能出科研成果的能力。”
“当然,学霸们的生活只是传说,我们的生活还得正常过。科研压力比较大,学会自我放松和自我调节非常重要。”科研之余,爬山是肖祥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他基本上爬遍了深圳比较有名的山,如梧桐山、羊台山、塘朗山。“有时心情比较压抑时,就会独自一人爬到山顶,看看美丽的深圳,感受一下每一位登山者的精神状态,自己也就慢慢地释怀了。”除此之外,肖祥偶尔也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去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放松放松。
南燕六年 终有一别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过,刚入南燕时的一幕幕犹如发生在昨天,转眼间就临近毕业了。曾经的路边小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曾经稀疏的小树林现在已经郁郁葱葱。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师弟师妹们,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 谈到即将离开母校,这个学习和生活了六年的校园,肖祥言语间表露出淡淡的不舍。作为师兄,肖祥也有一些话要对师弟师妹们讲。“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比如决定了念研究生,想做研究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做;想干别的,就趁早动手,切记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对于科研,“想”‘想’比“做”‘做’更重要,切忌让科研变成体力劳动。我们要学会成为一个懵懂的科研小孩,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忌盲目自大、沾沾自喜。”
北大就如同一个造船厂,给我们锻造了厚实的船体,安装上了巨大的风帆。现在我们即将离开船厂,进入试航。想起李白的那首名句“乘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每一位毕业生能够扬好人生的风帆。也祝愿母校北京大学再创辉煌,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