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伴随着人类进入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也对高性能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技术的缓慢发展也已经开始严重影响相关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研发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性能的关键,而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材料)其比容量有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了近些年电池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潘锋教授(国家特聘专家)和李锐副研究员的指导下,2013级硕士生彭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虽然本科学习专业为城市规划,在物理化学领域毫无基础,但是其在新材料学院独特的交叉学科,协同共进文化下从简单的实验操作学习起来,利用模板法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碳包覆锡基合金纳米棒阵列复合负极材料(Sn-Ni-Cu-alloy@C)。该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450 mA g-1),并且循环性能良好,倍率性能优异,同时他们还研究分析了这种新型负极材料的结构及充放电机理,对科研工作者在类似结构的研究上取得进一步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该科研工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中科院一区ACS旗下的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DOI: 10.1021/acsami.6b03383)杂志上(影响因子6.723)。
图1. Sn-Ni-Cu@C纳米棒阵列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目前北大新材料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们正在努力工作,通力合作,陆续将更加优秀的研究成果形成原创的专利,并投到高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上。同时,学院的全体师生正在积极响应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共同努力把新材料学院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学院。
图2. 核壳结构Sn-Ni-Cu@C纳米棒阵列三维电极的界面图(a)初始状态,(b)10周循环后的满锂状态,(c)10周循环后的空锂状态;(d)循环过程中碳壳变化与合金相变化的示意图
该项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引进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深圳孔雀计划及深圳创新委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下载:http://www.pkusz.edu.cn/uploadfile/2016/0518/20160518104207213.pdf
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6b0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