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我院第十届学生骨干培训班 “对话导师”——唯美丽和爱不可辜负

2016-05-16学生工作处

 2016年5月13日晚18:3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第十届“摆渡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在C125开展了“对话导师”的交流活动,本次导师交流活动邀请到了北大优秀校友、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秘书长、2015年北大深研院毕业典礼受邀讲话的嘉宾——王芳导师为骨干班的成员分享公益项目体验与人生经历感悟。“对话导师”的活动还未开始,骨干班的同学们就已经满怀期待。


   王芳导师一开场就与同学们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到南下读研,从放弃从事高校任教的选择到毅然决然地去尝试走不一样的人生路。因为热爱,王芳导师从事了多年的文艺工作,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担任了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任秘书长,从此踏上了一条怀着民族文化复兴期望的关于爱和公益的道路,并一直默默地努力着。王芳导师以亲切的师姐口吻向骨干们叙述了自己人生的一路转变与坚持,向骨干们娓娓道来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使骨干们收益匪浅。
 

   
   接着王芳导师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公益之路的,并介绍了她在公益道路上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传递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谈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王芳导师脸上满满的都是幸福的笑容,她认为自己在做的飞越彩虹的公益项目是一个很阳光很艺术的,和歌唱、和中国大地不同民族绚烂的文化色彩相关的一个项目。她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的事情”,在分享、发现、传递的过程中,以童声合唱,载歌载舞,传递民族文化之美,在这一趟充满爱的旅行中,骨干们也深深地被导师的情怀所吸引,跟着王芳导师一步步地认识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美。
 
   在介绍骨干班的实践项目之前,王芳导师带领着同学们重新认识了公益,她说道,慈善和公益的本源是资源的对接,在物理层面上将捐赠方和受益方通过专业的项目设计与专家参与链接起来,让公益基金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效果。王芳导师认为,慈善也分为好慈善与坏慈善,无目的无规则的慈善造就了很多慈善界的“黑天鹅”,使得善意的慈善也具有了破坏性;而真正好的慈善的终点其实是“不慈善”,以帮助受助的人自助治人为目的,直到他不再需要慈善的帮助,这个时候慈善才真正达到了所追求的目的。
   接着,王芳导师与骨干们共同探讨了凤凰社区再造的项目,现场曾经去凤凰社区工作会议做调研的骨干们踊跃发言,为此次骨干班的实践活动开言辟路。

 

 
   本次骨干班的社会实践以社区再造为切入点,鼓励骨干们积极参与社会组织、投入到凤凰社区的再造,着重从“文”字落子,着重人文社区再造,从社区再造推动深圳市政府“海上丝路”的文化慈善之旅,既是对背负着建设深研院的骨干们一种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是凝聚和发挥骨干的力量,传承民族文化,心系国家社稷,承担起北大人该有的青年社会责任与意识。
 
   最后,王芳导师以及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的同事们与骨干们合影留念,至此,本次骨干培训班对话专家活动圆满结束。
 

 
 

文:李科浇、张琪
摄影:张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