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通识教育课带给我们什么?——北大深研院通识教育面面观

2016-05-09南燕新闻社

  通识教育无疑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宠,众高校纷纷推陈出新,在专业课之外设立了通识课程。虽然各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并不相同,通识课程的边界渐渐被扩展得很宽。但多数高校的通识教育开设在本科阶段,以为学生提高多学科基础知识和视角为目的。因而在研究生教育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并不多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每学期开设不同通识课程,这些课程多以兴趣为主,有些甚至不计入学分,它们为何在学生中广受欢迎?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今天,带大家走入深研院的众多通识课程。
书法韩语暖人心
  本学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韩语与韩国文化(初级班)为数不多的文化课课程。该课程由韩国老师白老师教授,因其亲和、耐心的教育态度受到了同学们的一众好评。白老师往返于香港、深圳、韩国多地,为人和蔼亲切,喜欢与学生交流,并对学生特别尊重。来自城规学院的代同学就告诉我,他选这门课其中一个原因是来自同学对白老师的称赞,他也用“温柔得像个妈妈”来形容白老师。
  同学们选择韩语课多源自于兴趣,有的是因为韩剧和韩流文化的影响,有的是源于对韩国电影的热爱,还有的是出于赴韩旅游的考虑。因而,课程上除了韩语的教授,还有韩国文化的介绍,课前白老师也会给大家放一些韩国综艺和电视剧。此外,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堂上做个简要的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关于韩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除了韩流、韩剧等当下韩国流行文化,在白老师的韩语课上同学们还接触到了更多关于韩国历史、韩国日常生活文化的内容,从而对韩国的了解变得更全面。
  关于课程学习的难度和压力,代同学坦言,初次接触韩语,感觉并不容易,其中好多词的发音容易混淆。但好在课程的进度不快,白老师也特别有耐心。虽然不是专业课程,但每次韩语课出勤率都颇高,甚至吸引了来自其他学校和年轻老师的旁听。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同学就表示,北大通识课课程的设置特别好,为同学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来自人文学院的乌同学已是第二次选修该课程,她表示再次选择这门课是为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同时本学期韩语课程的两个班级中,周四班类似于提高班,讲授的内容会难度更大一些。可见,韩语课程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更多的同学希望有更近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另一门文化课程书法课同样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欢迎,挂在教学楼长廊墙面上的书法作品就是出自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书法课程以临摹字帖为主,在课堂上老师会逐一耐心指导,课下还会有一些作业。选修此课的姚同学认为自己在这门课上收获最大的是静心法则,“你一定要慢下来,一定要放松,才能把字写好。”虽然每周一份的作业在旁人看来任务有些重,但姚同学却乐在其中。原本出于想把字写美的需求选修了该门课程,现在越来越喜欢上写字时自己的状态。
户外教育讲团队
  本学期,北大深研院开设了一门新的通识课程——领导力提升户外教育课程。结合操场上新建的户外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各类户外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虽然只进行了一次课程,但该门课程已在同学间受到很大的关注。
  去年底,对于操场上新设立的新器材,同学们都颇为好奇,想知道这些器材如何使用,并有很多同学表示想有机会前去一试。因而,与这批新器材有关的领导力提升户外教育课程一开出,就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本学期共有八十多名同学选修了这一通识课程。第一节课过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刺激、好玩并且也有很多收获。来自人文学院的高同学对当时走在高空中的情景印象深刻,尽管之前觉得这点高度根本不算什么,但真正走上去的时候,就发现双脚不听使唤,全身都在颤抖,和同伴手牵手走完那段“空中钢丝”,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段体验中,除了胆识和勇气,高同学认为同伴的鼓励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极限挑战中,互相鼓励和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该课程之后还会有更多项目的体验,佟同学向我介绍,每次课程都会有三至四名教练帮助他们完成任务、保障他们的安全。而除了器材的体验之后,还会有野外生存知识的介绍。这门新课程为喜欢刺激、追求挑战自我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体验的平台,使攀岩、高空行走等一些极限运动进入校园,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体验这种刺激感,以及在刺激中感受团队协和、团队领导的力量。
球类健身诉锻炼
  本学期还开设了羽毛球、网球和健身课程,周一、周二的晚上,在羽毛球、网球场上,在健身房内,总能看见教练与同学们运动的身影。这几门课程几乎是每学期必开的通识课程,有同学还表示由于上学期健身课太火爆而没有选进,这学期终于如愿能上这门课程。
  比起自己在球场和健身房里锻炼,很多同学都认为,有了教练的指导,能有效提升球技和增长健身方法相关的知识。上羽毛球课程的代同学告诉我,上学期自己也经常和朋友一起去羽毛球馆打球,但基本以娱乐为主,没有太大的提升。这学期在羽毛球课程上得到了很多技术要领的指点,和朋友打球渐渐开始琢磨起打球的技巧,觉得打羽毛球有了另一番感受。在健身课上,教练会教同学们如何正确使用各类器材、如何适当健身而不拉伤肌肉。
  深研院的校区有浓郁的运动氛围,旁晚或清晨,总能看到在操场上、在球场上、在健身房里锻炼运动的身影。而通识课里体育课程的设立为爱运动的同学创造了提升能力的平台,从课程上,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各类运动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在运动中寻找乐趣。
  我们发现,尽管肩负着较为繁重的课业和科研压力,同学们对通识课的选修热情仍然高涨。许多通识课并不计入学分,同学们全凭兴趣选择这些课程。对于很多同学而言,他们不将这些通识课程作为学业的一部分,而更像是课业之外的一种调剂和兴趣的培养。每个星期,如有一个夜晚能坐在桌前、执起笔墨与一众趣味相投者书写古老文字,对于爱好书法同学来说是一种幸福。同样,如能在羽毛球、网球场上相遇对手,相互切磋,能有教练帮助进步,对于热爱打球的同学们来说是一次良机。很多同学都感谢通识课程的开设,他们认为,深研院不比本部,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选择空间,对于几千余人的校区而言,通识课的存在成为我们培养自己兴趣最好平台。
  前不久,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本部期间,林建华校长的讲话中有一句话来形容通识教育——“北大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启迪学生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我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一个专业化极强的校区里,学校还在坚持不断地努力完善各类通识课程的开设。正是在这样理念的熏陶下,身处其中的我们珍惜每一门通识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收获,我们从不将它们视为一种负担和浪费,正是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多样。
记者 边望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