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院长应邀出席第17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
12月21日,第17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及广州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峰论坛在穗举行。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兼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与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的顶级专家一起,围绕“国际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为如何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留交会期间,海闻院长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没有必要对海归提供特殊优惠政策,平等的竞争环境最重要,当年我们回国的时候条件是非常差的。”海闻院长如是说。1995年,他与林毅夫、易纲、张维迎等6位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者一起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后来成为我国的国家智库。海闻认为,地方政府吸引人才要做的是优化营商环境和简化创业手续,而非提供资金重奖。
回忆起20年前从美国回到北大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海闻说当时的条件与现在相比实在太差了,胜在自己是有吃苦的准备的。他认为,没必要对海归提供特殊优惠政策。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给予海归人才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为吸引高层次海归人才,提供百万、千万级别的资金扶持或奖励政策。而对于没有留过洋、却有相当技术的国内人才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对此,海闻认为非常不可取。“实际上,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最重要。支持留学人员归国的政策中,千万要注意一点,不要人为创造优惠环境。优惠环境会使海归失去部分竞争能力。”
海闻说,各个城市更多的应是提供一个平台,好的营商、创业氛围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其余的让海归自由发展。“我尤其反对给企业提供资金。像一些在研究所里做基础科研,不能马上转化到市场的,地方政府可以给予支持;但不能因为海归就给予特殊条件,不是海归就不给特殊条件。”
他认为,海归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关键是要接地气,回国创业要有理想和拼搏精神,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否则再好的政策也没用。
而地方政府也不能只关心科技。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中,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很重要。健康、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占的GDP非常高,光是注重高科技是不行的,服务业不完全是技术性的。

人才是创新最宝贵的资源,尤其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战略资源。早在1998年,广州市政府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倡导并承办了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如今留交会已成为国家级引智引才的第一平台。
广州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峰论坛于留交会开幕式当天下午举行。论坛以珠三角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除了海闻院长,主办方还邀请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广州以琳生物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医务官希路莫-诺伊教授(Professor Shlomo Noy),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文生,以及“”特聘专家李阳等学术界、产业界和政界的高层次、高规格嘉宾到会,围绕“国际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