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陈群校长、汪荣明副校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600多位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界同仁来到上海,集聚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第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我代表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会和秘书处,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筹办这次年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改革与发展,中国经济学年会也步入了第十五个年头。作为年会的创始人和理事长,我有幸见证了年会的成长和发展:从最初的一百多篇论文,到现在每年收到数以千计的投稿;论文质量在不断提高,再也见不到那些没有理论分析,没有实证研究,甚至没有参考文献,只是泛泛议论的文章。
通过每年严格的筛选和学者之间的评论交流,年会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规范性,提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能力。最近几年,我们进一步设了英文论文专场,希望借此提升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十五年来,我们也经历过非议与怀疑,但我们始终坚持以学术标准组织专场和邀请作者,不以地位职称论高低,给了中青年学者甚至学生们一个重要的宣讲和交流机会。当年的许多年轻学者,现在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骨干。我们为此感到非常欣慰。
回望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各高校经济院系同仁们的支持,从第一届年会召开时的六个理事单位,现在已经发展到19个,还有更多的学校要求加入理事会,愿意为举办年会和促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作贡献。在此,我要向这些学校的领导和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经济也经历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一段高速发展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下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速度、新结构、新动力的“新常态”阶段。虽然各地发展不平衡,但中国总体已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短短三十多年里,中国人均收入从几百美元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美元,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进”的危险也实实在在摆到了我们面前。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如何推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如何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如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也是我们经济学者需要研究的。
如果说过去十五年中,我们的经济学研究从议论型发展到规范严谨的论证推理,从封闭式研究发展到成为国际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未来的研究则更多要在深度上下功夫。要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充分研究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丰富经济学理论,为中国经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成为发达国家的战略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作为经济学者,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幸能够将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珍惜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学年会这一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我们经济学人的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