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筑底•飞翔 ——南国燕园院友会筹备暨青年创新创业沙龙

2015-05-25南燕新闻社

 5月23日,突如其来的暴雨抵挡不住深研院校友们返校的热情,“筑底•飞翔——南国燕园院友会筹备暨青年创新创业沙龙”在我院B栋模拟法庭顺利举行。深研院各院系历届校友代表、部分在校生创业团队参加了本次活动。着眼于青年视野,沙龙还邀请了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秘书长焦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研究合作部部长居学成,对目前创新创业热潮中的自我定位和未来、以及深研院校友会成立的相关筹备工作展开了讨论。本次沙龙由我院牛宏伟副院长主持,发展办公室、学生工作处主办,青年创业者协会协办。两办主任张凌、副主任陈娇娇、团委书记罗碧芳以及国际法学院发展与就业办公室张趁利等老师也出席活动。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热潮席卷全国的大背景下,各类创新平台风起潮涌。到底什么是创新?又该如何创新?创新、创意和创业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又有什么可遵循的模式?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又该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如何在看似浮躁的创业热潮中定位自己?本次创业创新沙龙围绕着这些具有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牛宏伟副院长向嘉宾及校友们介绍了深研院的发展近况以及本次沙龙的主题,深情回顾了深研院过去十几年的成长发展历程。他指出,我院一直在提升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还对我院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校园文化、毕业生去向、社会服务、校园建设等方面做了简单的全面介绍。
 

 

 随后,发展办副主任张川介绍了筹备校友会及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的背景。深研院自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以来,已有7000多名毕业生,逐渐成为各行业佼佼者。校友是大学发展的天然宝贵资源,学校非常重视校友工作,计划将我们的深研院的校友会在北大校友总会及深圳校友会的支持下,真正办成学校持续关注和服务校友、校友之间交流、校友联系回馈母校的平台,为在校生、毕业校友、学校的发展提供更更广阔的资源。而创新创业涉及人才、技术、金融等众多要素,恰逢其时可以将学校、在校生及校友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展。

 深圳市青协会秘书长、市“鲲鹏汇”项目负责人焦伟向大家介绍了深圳当前青年创新创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之后,我国迎来了创新创业的新一波热潮,北京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肩负着引领创新创业潮流的历史使命,创新创业,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的新常态。焦伟介绍,目前,根据商事主体、上市企业、商事登记、专利、人才、创投机构和创投基金的数目等指标来看,深圳走在了全国创新创业的最前沿,他认为,深圳创新创业服务的发展方向在于多元化、专业化、协作化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最后,焦伟还对深圳市的投资平台鲲鹏汇做了简要的介绍。

 随后,大家针对创新创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了自由讨论。首先发言的是深港产学研研究合作部部长居学成,他结合多年来做创新型企业孵化的亲身经历,点明了专业化在创业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创业空间的发展,千万不能走向粗放式的道路,而要做好、做精、做实。他又用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创业的案例,阐述了专业化在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还补充到,创富之后,北大的学子应该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想着如何回馈社会。

 牛宏伟副院长站在学校的角度,对青年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创业创客时处热潮,青年应该积极参与,但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及创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学校身处其中,一方面应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尽其所能帮助学生及校友,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和立足自身优势,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资源、团队搭建以及品牌价值等,在新时代的创业浪潮中确定核心优势。在市场运作和资本等非强项领域,加强与社会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的对接,整合资源,为学生和校友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校生创业团队“中北明夷”的董少灵接下了话头,他介绍了自己团队创业的经历,并对学校给予他们创业的支持表示了由衷的感谢。09级校友季圣智建议学校从保护学生创业权利、制定创业政策以及打造创业空间等方面引导学生创业创新,同时探索将创业课程的设制,让在校生得到更多的创业前咨询和专业化指导,不盲目跟风创业;04级校友张琪建议学校应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顾问团队指导学生及校友创业;11级校友李诗雨认为学校应在学生创业各个环节予以帮扶,特别要注意创业项目的市场推广工作;08级校友贾瑞华建议大家要以创业的心情去工作,在创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史;10级杨娇则更为关注创业过程中的执行;10级孙海峰校友借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阐释对创业的理解。

 最后,大家共同讨论了深研院校友会筹备事宜。牛宏伟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北京大学校友总会的章程和目前深研院关于校友会的一些工作设想,希望在各位校友的帮助下,尽快完成校友会组织的构建。校友刘战国、王炜、贾瑞华、杨娇、王朦、孙海峰等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校友会应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凝心聚力的高质量活动来增进大家的交流;避免平面化,实现各层面的校友与在校生的对接以及资源精准的配置;可以借助众筹这种比较前沿的方式为校友会的运行来提供资金的支持;在校友会工作上,实行学校指导、校友策划、学生执行的模式。深圳编玩边学创始人在校生郝祥林建议校友会的名字为“北大南燕校友会”,获得在座校友的响应。   

 在与会人员充分发表了意见之后,大家合影留念。至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友会筹备暨创业创新沙龙圆满结束。本次沙龙,对于在校生正确的解读创新创业,以及校友会和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的建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沙龙之后,各项相关的工作也会稳步开展。
 

 

文\李岱峰 图\韩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