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梁漱溟生平讲座顺利举行

2014-12-05南燕新闻社

 12月2日晚,梁漱溟生平讲座及交流会在C303顺利举行。讲座讨论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最后一人”梁漱溟先生的生平,由梁漱溟的嫡孙梁钦宁先生担任主讲,人文学院院副院长于长江老师主持。
                

     
    梁钦宁从一张梁家的全家福开启了本次讲座。他说道,在那个时代,梁漱溟从小并未接受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而是先接触了西学。在中学期间,梁漱溟结识了甄元熙,两人常常就政治问题进行讨论;甄元熙创办《民国报》后,还邀请了梁漱溟任编辑兼记者。
    离开《民国报》后,梁漱溟自学佛经佛典,并有感于友人黄远生被刺而写了影响和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文章——《究元决疑论》。正是因为此文,梁漱溟得到了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垂青,并受邀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对蔡元培,梁漱溟给出的评价是:“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看了《究元决疑论》后,梁启超亲自登门拜访,探讨佛学。此外,梁漱溟还获得了当时许多前辈的赏识,更是与熊十力等学者、大家结成了终身挚友。
     
    到了新文化运动,与梁漱溟最直接交锋的对象是胡适。对于交锋,梁先生的态度是“和而不同”:他在文章中写道,“反成为一派思想的,均有其特殊面目、特殊精神”,“不管他同不同,天下人自己都会找对的路。只怕不求,求则得之。不对也好,总会对的”,“我不认为我反对他们的运动,我不觉得我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是我的敌人,我是没有敌人的”,“在这个时候,天下肯干的人都是好朋友!我们都是一伙子!”
    和而不同是梁漱溟先生一生所坚持的。梁钦宁讲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也喜欢上了来自西方的迪斯科舞。某一个夏日午后,他从学校来到梁漱溟的家里,兴高采烈地演练着新学的舞步。舞毕,他向祖父发问:“爷爷,喜欢吗?”而梁漱溟先生只是莞尔一笑,用左手扶了一下眼镜:“你喜欢就好!”比起那些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的大人们,梁漱溟对年轻人的举止或许并不认同,却能说出如此包容的话语,足以表明他的开明、平和和宽容。
    五四运动期间,梁漱溟针对火烧赵家楼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论学生事件》,反对当时学生运动引发暴力行为,发出了与当时大众不同的声音。五四运动倡导民主科学,但梁漱溟却提出了要重视法治,他说暴力的行径在任何时间、任何文化中都是不被认可的。梁漱溟先生始终强调“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重要性,这是他一辈子都遵循的准则,也是知识分子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
    最后,梁钦宁回答了在场观众们有关农村问题、“和而不同”的儒学思想等对梁漱溟观点的疑问,并向在座的观众们传达了梁漱溟先生对年轻人的嘱托:重视传统文化,顺应世界潮流。
     
    从小到大,梁钦宁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出了多张梁漱溟珍贵的照片资料,让在座的各位观众看到了历史上梁漱溟最真实的一面。“真相是时间的孩子,而不是权力的孩子。”梁钦宁认为,我们能够随着时间流逝而获知更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一面,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抱着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并将其作为自己做学问、做事情的准则。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且从事乡村建设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又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写就了《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一生著作颇丰。美国著名汉学家艾恺先生曾经赞誉他说,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他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文/王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