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海闻教授出席“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并发表演讲

2014-10-20汇丰商学院

     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河南省人社厅共同主办,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2014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术论坛”于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论坛围绕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充分发挥各类金融工具在市场中的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稳步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话语权进行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主任海闻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海闻:我今天主要讲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经济的转型,第二是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趋势。现在对于转型大家都有共识,但是在理解上还是有不同,比如说大家都觉得转型就是我们要从速度变成质量,这是一个转型,但是我觉得关键不在于速度,也不在于质量,还是一个更深刻的层次上考虑这个问题,也不是说新的情况下就不要速度,也不是说新的情况下一定就是质量。那么转型到底要转什么?从制造业来讲要从低端向高端转型,这是市场需求的转变,30年前做制造业很简单,温州的皮鞋穿几天掉跟儿了照样卖得很好,因为当时比较短缺,计划经济下面存在着短缺,所以什么东西都没有,那你这种低端的东西也卖得很好。还有就是穷,穷的时候价格很重要,现在已经不穷、不短缺了,所以低端制造业送给人家都不要,所以这迫使你要转型。第二是产业结构要转型,一个国家它最初的时候总是制造业,到一定程度以后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对物质生产的需求会逐渐下降。第三是以国外市场为主,在国外市场任何国家起飞的时候都是这样,先到外面赚钱,赚钱以后慢慢自己有消费能力了。第四是从单纯经济增长转回社会的综合发展,这是从转型的角度来讲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会怎么样呢?我们从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逐渐转到一位数的增长。
 
  (PPT放映)这个报告就预测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今年说是7.5%,这样一路下降,到了十年之后会降到百分之五点几,这可能是比较温和乐观的对新常态的估计。我认为没那么悲观,我的看法是大概未来十年是8%左右,我们跟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两三个百分点的差异,原因是什么?李扬刚才从国际角度分析了一下,我现在只看中国的新常态,首先中国仍然处于起飞阶段,所以发展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一个国家它怎么从农业社会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规律。
 
  其中有一个学者叫罗斯托在60年代写过一本书,就是讲经济增长的阶段论,这个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就是说这本书的副标题叫非共产党宣言,这不是反共产党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传统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传统的对社会发展的一个概念,他觉得人类社会分成两个大的阶段,就像飞机一样,飞机要么在地上,要么在空中,人有非成年和成年两大阶段,任何国家原始状态的时候就是传统经济,但它基本上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之间有一个特殊阶段叫起飞,就是比喻飞机从地上到天上会有一个特殊阶段,欧美国家是在18世纪基本上就起飞了,再后起飞的国家主要是南美和东亚,中国是从90年代开始也起飞了,8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谈不上起飞,因为实际上是恢复过去被破坏的机制,起飞的特点就像飞机一样速度很快,起飞最重要的是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个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起飞以前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到了起飞开始了以后制造业成为主要的,但制造业的主要不代表起飞的结束,中间有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在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要看到不同的历史阶段,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角度,所以中国既不要觉得我的发展速度好是值得骄傲的东西,也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太不正常的东西。
 
  中国现在处在经济起飞阶段,我们不能忽视服务业。韩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他们农业下降的速度,美国的服务业占到80%,欧洲占到70%多,中国的服务业现在还不到50%,这是差距,差距也是潜力。也就是说产业结构还有很多调整的空间,服务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是未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你不要老盯着制造业,也要看到服务业的潜力。第二城市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城市化最主要是人的城市化,不是盖房子,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农民是超过5%的,美国这么大国土农民只有1%点多,亚洲主要农业也是水稻,像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都是高度的被农业保护的,即使这样农民还是持续下降的,日本的农民从5%左右持续在下降,中国还有40%多的人在农村,现在我们是城市化滞后,大家想一想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也就是说未来十到二十年至少还有4亿人口需要城市化,他们所带来的对经济的拉动会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差距的时候也是看到潜力的时候。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韩国和台湾,韩国和台湾在50年代几乎差不多,人均GDP100多块钱,韩国和台湾都是在60年代开始起飞,起初也是外贸,他们的经济增长到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将近40年的时间。所以将来中国有4亿人口要涌入到城市,所带来的问题有住房、交通等等。包括法律,法律服务对社会的贡献也非常大。如果第三产业超过50%的比重而它的增长率又超过8%,那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大。
 
  (PPT放映)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国际上到底是不是完全没有潜力了呢?也不见得,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还有规模经济,我是搞国际贸易的,我有一个学生说我们现在出口的产品里边到底有多少来自于资源成本,有多少是来自于规模经济?将来我们工业产品的出口更多不是靠劳动力优势,而是靠规模的比较优势。然后还是市场化的定义,城市化和市场化过程当中有很多没有被统计的数字会被统计出来。所以总的来讲中国经济制造业在逐渐放慢,而且逐渐比重在下降,但是并不以为着中国整体经济在下降。
 
  改革方面我觉得要围绕三个方面,一个是促进市场发展的改革,政府功能要进行转变,不能过分地管经济,政府要管什么呢?要管穷人的问题,而这一部分没人管。第二个是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改革,最主要的是对户籍及相关制度改革,还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等。第三个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像文化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等,这不仅仅是社会改革,也是经济改革,这三者都是产业,它本身是一个服务业,这个服务业的改革也能让中国经济得到更大的促进。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展开了,如果展开就太多了。
 
  谢谢大家!
 
   (根据和讯网新闻编辑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