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主编的《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首刊已于近期出版。该法律评论采用全英文形式,每年于冬夏两季各发行一期。《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刊登的高质量法律学术著作涉及中国法、美国法、国际法、跨国法以及比较法等领域。《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致力成为对全球研究者、学者和法务实践者颇有益处的法律研究工具,它的出版和发行对国内和国际法律学术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创院院长Jeffrey S. Lehman把本期刊的出版称为“法律学术世界极其重要的一刻”。

《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的前言部分由北大国际法学院创院院长Jeffrey S. Lehman和哈佛法学院的Jack Goldsmith教授撰写。正文部分刊登了国际法学院两位著名教授的公共演说及国际法学院首届毕业生刘晓萍、黎江凤关于跨国法问题研究的论文。
即将上任的国际法学院院长Philip J. McConnaughay于2012年11月在国际法学院发表的演说“仲裁在经济发展和跨国法律原则创造中的角色”被收录在《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首刊中,在这篇演说里,McConnaughay院长论及了私人仲裁解决来自于不同法律体系或法律传统的双方的矛盾时存在的争议,并说明了通过发展新准则和习惯法以搭建国际沟通桥梁的广阔潜力。McConnaughay教授将于2013年8月就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
国际法学院访问教授Michael S. Greco教授于2012年在国际法学院发表演说“律师的存在有必要吗?”,该演说也发表在《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首刊中。Greco教授通过他本人在担任美国律师协会前主席、诉讼律师、仲裁员和调解员时的多年工作经验,谈到了律师在社会中的角色、优秀的律师应该关注什么等基本问题。
首刊中刊登的两篇学生论文分别由国际法学院两位首届毕业生撰写。第一篇论文是刘晓萍撰写的《国际法背景下法国穆斯林头巾禁令的研究》,第二篇是黎江凤撰写的《中国不良贷款和资产管理公司研究:在法律和规制方面为达到有效债务解决和债务清偿的挑战》。两篇论文从中外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的跨国视角。

据悉,《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以纸质版与电子版两种形式对外刊发,读者可点击以下链接:http://stl.pku.edu.cn/en/lawreview 获得该评论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