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环境与能源学院举行跨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三讲

2012-10-17环境与能源学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跨文化交流讲座第三讲The Far East and the Wild West Chinese and U.S. American Culture于10月11日中午在E118会议室顺利召开。环境与能源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国玉教授出席讲座,环境与能源学院多位教职员工和研究生聆听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Priscilla展示了一组她十一出行在广州和哈尔滨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有并排放置的贝多芬和观音雕像,有槟榔店的灯笼和7-11便利店的招牌等等,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通过这组照片,Priscilla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The Far East and the Wild West Chinese and U.S. American Culture。

    讲座上,Priscilla首先介绍了其他国家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哥伦比亚人认为,美国人总是试图就某些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绝不会保持沉默;日本人认为,在美国,即使是没结婚的年轻男女也不与父母同住,各个年龄层的人总有一部分独自居住、独自吃饭、独自出游等,美国是一个充斥着孤独的国家;印度人认为,美国人一直忙忙碌碌,不懂的停下来享受生活;伊朗人认为,美国教授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会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会去查,不似其他某些国家教授可能用错误的答案敷衍。她指出,这种独特的美国文化是与美国人的生活不能分离的,是不断学习形成的,是动态变化的。
   Priscilla认为交流意味着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手势、表情等等“工具”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跨文化交流,就是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进行有效的交流。毫无疑问,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那么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Priscilla提出这个问题后,现场同学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李程说,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倾听、学习不同文化的声音,有助于创造性思想的培养。

  最后,她对比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东方,以中国为例,思想的基础是儒家、道家学说;而在西方国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更深。在东方国家,集体主义占主要优势,东方人往往崇尚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而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更加突出,比如在影视作品中就有很多个人英雄。
   Priscilla总结道,东西方文化差异毫无疑问是明显的,这个差异是在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形成,渗入到每个人的思想里,跨文化交流对于某种独特的文化摆脱偏见、更好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