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记录历史 传播北大”深研院媒体答谢交流会暨南燕新闻社总结大会成功举办

2012-01-06南燕新闻社

     1月4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媒体答谢交流会暨南燕新闻社总结大会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新闻社、深圳特区报、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深圳卫视、文汇报等数十家中央媒体、深圳媒体、香港媒体和外文媒体的资深记者编辑前来参加此次答谢交流会,与我院老师、南燕新闻社同学欢聚一堂,共庆新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媒体同仁与深圳研究生院、南燕新闻社一起记录历史,传播北大,携手同行。本次答谢交流会旨在总结过去一年我院宣传推广的经验和成绩,并感谢所有媒体为推广北大深圳品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此次媒体答谢交流会的关键词是感谢、交流、互动与欢乐,没有拘束不分界限,深研院的老师、各媒体资深记者编辑与南燕新闻社的同学交叉坐在一起,或讨论时事新闻话题、或送去新年祝福,通过媒体答谢交流会的平台,让各位媒体资深记者更加了解北大深圳,并与深圳研究生院的老师和南燕新闻社的同学们结下深厚友谊。

     会上,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院两办主任牛宏伟老师先向各位媒体人表达了一年来对我校宣传工作帮助指导的感谢,特别是在深圳研究生院十周年生日之际,社会媒体将关注目光投向深圳研究生院并给予报道支持,很好地推广了北大深圳品牌,扩大了深圳研究生院的社会影响影响力。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长江老师幽默而又到位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深圳研究生院宣传思路,并向在座媒体资深记者编辑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多多走进学校与深圳研究生院的老师同学们交流。

     凤凰卫视文化学者、策划人、南燕新闻社特聘顾问胡野秋向在座媒体人、深圳研究生院老师同学送去祝福,并为象牙塔的校园通讯社——南燕新闻社提出要求,他说:“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南燕新闻社作为校园通讯社要承担起推广北大深圳品牌的责任,要把自己定位于专业媒体,报道具有价值、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园新闻。”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赵劲老师对在座媒体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寄语南燕新闻社的同学在推广北大深圳品牌的过程中,要化石为金,突出重点与亮点。

    院两办副主任张凌老师指出在过去一年里,深圳研究生院品牌的推广离不来各位媒体人的帮助与付出,在新的一年,希望能与各媒体人一起携手,记录历史,传播北大。

    南燕新闻社社长孙楚原做本学年南燕新闻社总结汇报。本学年,南燕新闻社旗下的各媒体成果突出:南燕电视台共推出14期新闻,推出原创节目2个,制作专题3部,总内容时长达260分钟,为学校重大新闻报道提供视频支持;《南国燕园》中文报纸出刊3期,并推出院长访谈录与校友访谈录两项专题活动,搭建了同学们了解认知院长、校友的良好平台;The Nanyan Observer 出刊3期,本学期,The Nanyan Observer 进行了改版,更好地贴近校园生活,搭建了与学校外籍师生沟通的渠道;南燕新媒体北大南新社的微博和人人网都进行实时更新,第一时间通过学生记者视角报道学校新闻与动态,北大南新社的微博及人人网粉丝数量增长量均超过600%。

     值此深圳研究生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南燕新闻社与社会媒体密切配合,推出系列报道。同时,支持北京大学校报深圳研究生院专刊推出,为总结深圳研究生院发展十年经验与推广北大深圳品牌做出努力。此外,南燕新闻社为深圳研究生院十周年献上贺礼,向广大校友约稿,推出《青春南燕》散文集,该散文集获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陈章良,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重庆大学校长、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第二任院长林建华等领导的好评与题词。

     本次媒体答谢交流会全程采用微博直播,各媒体人、我院老师与同学积极参与其中,深刻体会了网络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带来的互动感。

    征程十年,走向世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刚刚迎来了她第一个十周岁的生日。这半年来,社会媒体人与深圳研究生院一起见证北大深圳发展十年的坚实脚步。此次媒体答谢交流会加深了媒体人与深研院师生的联系,密切了学院和业界的关系。展望2012,相信大家会更好地互动与合作,为进一步推广北大深圳品牌做出贡献。(文:孙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