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鹏城四十载,南燕正青春——写在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2020-10-16南燕新闻社

  40年前,1980年,中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迎来了一场命运的彻底变革。
  40年后,2020年,这座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先行军,已发展为一座全球瞩目的国际化都市。
  这里是深圳。
  40年沧桑巨变,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深圳高等教育更是从无到有,凭着改革创新、敢想敢干的精神,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出一条高等教育办学新路。其中,刚过百廿生日未久的北京大学,通过在深圳唯一一所异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在这片热土上,见证并参与了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鹰击长空、乘风破浪。
  
破土绽新芽,百廿学堂拂南国新风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深圳决定,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系统。在2000年4月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深圳市决定规划兴建大学园区,吸引国内外顶尖大学来深办学,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深圳市人民政府诚邀北大共建异地办学校区。彼时北大刚刚度过百岁生日,“常为新”的百年学堂,站在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高地上,从国际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第一次走出燕园,选择将唯一一所异地办学校区扎根深圳。
  2001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块宝贵的试验田。从此,北京大学开启了异地办学的全新探索,深圳也迎来了与百廿名校的携手共创。
 
图:2001年9月26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正式挂牌成立
  如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院已十九载,秉承北大精神与深圳创新风范,十九年风雨兼程,开拓创新,在南海之滨造起一座“南国燕园”。这里汇聚着教育家们的梦想,倾注着北大师生的心血。从陈章良、林建华、林钧敬、海闻、陈十一、吴云东、詹启敏等一任又一任的院长,到王阳元、杨芙清、唐孝炎等一名又一名的院士,从史守旭、栾胜基、李贵才等一个又一个的早期开拓者,到雷蒙、杨震、潘锋等一位又一位引领学科发展的著名教授,从各部门的员工,到各学院的教师,从海归青年,到国际学者,开宗立派,创建学科,延续传承,弦歌不辍。
  与从小渔村刚起步的深圳一样,深研院一路拓荒建院、平地起楼:2002年,深研院与本部相关的5个学院共同建立了商学院、文法学院、生物技术与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城市学院;2008年创建国际法学院,并开始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2013年成立新材料学院与通识教育中心,进一步明确与本部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立足深圳、面向广东、服务华南。如今,深研院已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八个学院。在传承发扬北大优势学科的同时,探索出“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国际化、差异化办学之路。
   
科技领浪潮,学科布局紧跟产业前沿
  四十年来,深圳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勇拼搏,不断在新起点上展翅高飞。2009年以来,深圳率先出台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信息技术产业是深圳最大的支柱产业,华为、腾讯、大疆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深圳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引领中国创新之路,有华大基因、迈瑞等明星企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深圳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另一方面,深圳加大环保力度,着力发展新能源,比亚迪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在公平健全法制环境下,如今,深圳GDP从1980年的2.7亿,如今已增长为2019年2.7万亿,GDP跻身亚洲城市前五,从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化都市。
图:2018年4月8日,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扎根深圳,北大深研院坚持异地办学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学科布局、学院建设与深圳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信息工程学院围绕微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方向,广泛介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应用基础研究在华为、中兴、华星光电等知名企业转化,为新工科的发展奠定基础。化学生物与生物技术学院定位重大疾病的化学基因组学研究,致力于中国创新药物研究,诞生了一系列原始创新的成果;2004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从事化学基因组学研究的实验室,2018年“省部共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深圳市第一家依托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能源学院围绕着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水、大气、能源等问题,尤其对于“深圳市大气PM2.5来源解析研究”帮助指导政府科学决策,为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PM2.5达标的一线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以解决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城乡统筹、智慧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等关键技术、方法及理论为抓手,致力于中国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续研究,城规学院主持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开展了我国第一个跨不同制度边界的空间协调研究,对粤港澳空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作为最年轻的学院,新材料学院以创建“一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办学目标,牵头组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为深圳首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汇丰商学院以建设一流的“商界军校”为目标,培养有领导力、有自制力、有远大视野的商界领袖,于2018年创办北京大学汇丰英国校区,这是中国大学首次在发达国家独立建设自有产权、自主管理、自授学位的办学实体机构。国际法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美国法学位教育(J.D.学位)和中国法法律硕士(J.M.学位)教育的法学院,培养目前亟需的具有跨国法律背景的高端人才。人文社会科学院是北大在深圳的一个文科基地,为人文、社会科学等交流提供开放平台。
图:2019年4月3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深圳市科创委共同举办的深圳湾实验室正式揭牌
  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前夕,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再次交予深圳以重大历史使命: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深圳作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同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以此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与北大的合作,也在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不断深化:2018年,深研院参与建设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的鹏城实验室;2019年,与深圳市共同举办深圳湾实验室,在生物医学前沿和应用领域,建设公共平台、聚集优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支撑深圳市、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成为打造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同年,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装置(大科学装置)落地实施。
   
凝心聚英才,建设师资高地培养未来人才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在深圳随处可见的口号。深圳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与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精英人才来此落户。深研院经过近20年的积累,打造了具备国际视野和一流学科建设经验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学术团队,聚集了大量世界一流人才。深研院现有教职工706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图:迄今为止深研院共培养14316位毕业生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是南燕人。迄今为止深研院共培养14316位毕业生,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大批青年人才,近五年毕业生留深率稳定在33%,远超北京、上海,其中更不乏在深圳创业的青年才俊。2008级信息工程学院校友、深圳迈迪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黄锦锋曾表示:“我经常在与客户交流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为深圳做广告,因为确实是这个城市造就了我们。” 2012级环境与能源学院校友郝祥林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后选择再次来到深圳,在这片创业的沃土上开启少儿编程之旅,他和同为校友的创业伙伴连续两年入选“胡润中国30位×30岁创业领袖”、“福布斯中国30under30精英”榜单。
   
携手再出发,北大深圳故事续写精彩华章
  如今,四十不惑的深圳即将再次出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欢迎世界各国更多地参与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将在新起点上向世界展现新的更大奇迹。
图:2019年8月,深研院迎来新一批留学生,截至目前,深研院国际学生数为157名
  在南国燕园,国际化也一直是深研院鲜明的办学特色。近20年来,深研院办学国际化程度连年提升,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生招收与培养、国际交流上,全方位、高水准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外籍教师比例在全职教师中高达33%,与30多个国外知名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和交换生项目,留学生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国际法学院、汇丰商学院采用全英文授课。作为全世界唯一一所提供J.D.和J.M.教育的法学院,国际法学院致力于培养既懂中国法、又懂美国法的法律人才,树立了国际法律教育新标准,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城市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法学院”;汇丰商学院通过EPAS、AACSB、AMBA三大国际认证,已然跻身世界一流商学院行列,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正式在英国启动招生,成为第一个在海外的国际化校区。
图:2018年3月25日,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启动仪式举行。北大英国校区的成功设立是中国高校“走出去”的积极尝试
  2020年,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积极沟通,在目前深圳研究生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探索建设面向未来的国际校区。未来校区将充分利用深圳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一国两制”教育,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以跨学科方法和国际化视野、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多元文明中聚焦中国、关怀世界,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领袖人才。在国际化道路上,北大深圳将继续携手,在新时期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中,创办具有中国特色、吸引全球目光的高等教育。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载,四十而已,新征程再出发;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建院十九载,桃李年华,好时光正青春。北大与深圳的故事将一直续写精彩华章!
  
文/王可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