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从未名湖到深圳湾,从红楼精神到特区精神——校友代表刘晓春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1-07-12党群工作办公室

责编:王可佳

尊敬的龚校长,尊敬的詹院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非常荣幸,也十分感谢母校邀请我回来和大家共同分享青春之歌,共同分享大家毕业的喜悦。在我们开始交流之前,我还是想恭请我们全场在座的各位同学起立,以你们最热烈的掌声向母校、向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这也是我的心声。离开母校很多年,但每次回到母校,不管是到北京还是在深圳的校区,我都充满亲切感。在这个青春的校园,见到这么多青春的面孔,我们共同畅聊青春的理想,这是何等荣耀、何等高兴的事情。每一年的毕业可能大家都有共同的喜悦,但今天和往年的毕业典礼有一点点不一样,就是今年恰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我们北大深研院创建二十周年。在这个时刻,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北大红楼,想起红楼精神。

大家也许看了新闻,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全体同志们到了北大红楼,一起重温当年李大钊、陈独秀等在北大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然,红楼、红楼精神在北大历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红楼精神应该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北大精神的内核。

那么,什么是红楼精神?可能有些老师和同学都还没去过红楼。但是我相信在座大部分同学都看过今年的网红剧《觉醒年代》,《觉醒年代》生动地演绎了什么是北大精神,什么是红楼精神。

在《觉醒年代》里面多次出现了关于《新青年》的内容。大家也许记得,陈独秀先生,咱们北大五四时期的文科学长,在《新青年》上的发刊词题目是《敬告青年》,里面讲了“新青年”的六个标准: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穿越百年,今天我们大家是不是也一起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达到这个六个标准呢?从我个人的理解而言,陈独秀先生关于新青年的六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红楼精神,也就是:民主、科学、爱国、进步、抗争、创新、开放、担当,等等,也许大家有更多的理解。作为校友代表,尤其是在深圳的校友代表,我特别想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红楼精神里面的创新精神、开放精神以及担当精神。因为你们所处的深圳经济特区,也有一个“特区精神”:敢闯敢试、开放包容。这跟创新、开放、担当精神,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从红楼精神到特区精神,我们北大人应该说是有体会的,也应该有这个担当,我们受到双重的熏陶,有双重的担当。

关于创新,大家知道北大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是改革的产物。1898年戊戌变法,北大是百日维新仅存的硕果。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创新成为了北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先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中国共产党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是思想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产物。北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肥沃土壤:一方面,提供了思想,最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另外一个方面,北大也培育了人,培育了先锋人物,因此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几乎全是北大的校友、北大的师生。一大会议的13名代表中,有5名是北大走出去的。当时全国有58名党员,24名是北大培养出来的;8个地方党组织,6个是由北大人担任负责人的。

创新是北大的根,也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魂。特区本身也是改革和创新的成果,并且深圳经济特区一直以创新为魂,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坚持创新在特区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应该说没有创新和改革,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过去,也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现在和未来。

再回到立在特区的北大深研院,深研院是创新的北大和创新的特区协同创新的成果。大家从深研院毕业,可以说是“双重吸纳”了北大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创新精神。我相信,创新这个基因能够跟随着大家一辈子,就算是走出校门,也能够成为大家持续发光的永恒动力。

关于开放,我认为红楼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精神。在新文化运动之中,北大海纳百川,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他们本身就是开放思想的化身。我们这样说,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大多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关键是他们的胸怀都体现了开放的思想,这就是蔡元培校长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写照。

开放同时也是特区精神的特质之一。新时期的特区精神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思想的源头是有迹可循的,跟北大红楼的开放精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深圳经济特区本身作为开放的产物,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在去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深圳经济特区要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而且,中央要求特区成为先行示范区。

所以我相信,经过北大和特区开放精神的“双重熏陶”、“双重感染”,作为北大深研院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大家能够以更加开放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开放的新时代里,把百年红楼精神和新时代特区精神融会贯通,无论是在特区、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还是在其他地区、其他领域的奋斗中,都能够秉持开放和包容的精神。

第三种红楼精神,是担当精神。我想到了李大钊曾经奋笔疾书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百多年来,我们多少校友为中国民族解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献出了他们的智慧、汗水甚至是鲜血,高度体现了北大红楼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也构成了我们国家精神的百年脊梁。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样召唤我们责任担当的精神意志。我们北大人不仅要有“著文章”的“妙手”,更要有“担道义”的“铁肩”,我们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为社会进步而担起责任,这是我们北大人的精神特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是继兴办经济特区后深圳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也为富有担当精神北大学子提供了担当使命、施展拳脚的更大舞台。当然,好男儿志在四方,并不一定都留在大湾区,但无论大家走到何方,我想都不会忘却北大人的担当精神,都能一如既往地追求真理、燃烧理想。

总之,创新、开放、担当,既属于我们北大的红楼精神,也属于新时代的特区精神。从精神层面来说,北大远远不限于一座园子、一栋大楼,从未名湖到深圳湾,从北大红楼到南国燕园,北大精神、红楼精神飞越时空,贯穿你我,我很自豪能够和大家共勉。当然,如果有可能,作为一名普通的校友代表,我也希望每一届北大新生,包括在北京校区的新生,也包括在深圳校区的新生,都有机会集体回到北大沙滩红楼,回到我们北大出发的地方。北大不仅在燕园,北大也不仅在深圳,在北大精神所到达的地方,我们都能感受到北大,而这精神的源头,在北大红楼。所以,我真心希望咱们毕业的同学,更希望将来的新生,如果有条件的话,能够由学校组织参观咱们的红楼。

在结束我今天和同学们的交流之前,我想起《觉醒年代》的一些感人片段。因为工作原因,我只能是在每天下班之后看回放这部电视剧。很多集让我都很感动,包括蔡元培校长三顾茅庐,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迎聘陈独秀先生;包括在第四十三集,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三人因为有不同的追求而分道扬镳,但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这就是开放和包容。第三十八集的一个片段,我今天一定要跟大家分享:当时陈独秀已经决意要离开北大,蔡元培老校长百般挽留未果。蔡元培饱含深情地说:“当年大雪纷飞,我迎先生到北大来;如今天凉入秋,我却要送先生离开。仲甫,我坚信你是北大的人,北大和我蔡元培都是你仲甫的后盾。”我为这个片段而深深感动。

借用蔡校长的话,我也想跟各位将要走出校门的同学说:几年前,你们考进北大,到这里来深造;而今却要走出校门,奔赴四方,你们永远不会孤独,北大、北大的老师和我们各方的校友,都永远会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谢谢大家,祝福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