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北大深研院“科创文韵”系列讲座第二讲成功举办 ——何增科解读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2025-04-01通识教育中心

文字:庞羽华  |   摄影:朱美美  |   责编:王琳、吴善基

2025年3月27日晚,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北大深研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举办的“科创文韵——跨学科通识探索之旅”系列讲座第二讲在C栋203教室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总会廉政分会会长何增科教授,他以“早期国家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为主题,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盛宴。深圳研究生院中层干部以及北大校友等参加讲座。讲座由深研院院长助理、人文专班主任仝德老师主持。

讲座现场

仝德作开场致辞。她指出“科创文韵”课程是北大深研院在通识教育体系改革中的重要探索,借鉴了北大本部已开设15年的才斋讲堂模式,旨在通过跨学科、聚焦前沿、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听众的系列讲座,为大家提供接触前沿研究成果的机会,培养跨学科综合素质。

何增科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早期国家相关的诸多关键问题。他先阐述了早期国家的定义,介绍了人类学在这方面的两大贡献——酋邦概念和早期国家概念的提出,详细讲解了从平等的原始社会到不平等的原始社会,再到早期国家、成熟国家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家的成长与衰退等重要概念。

何增科授课

在探讨早期国家的起源时,何增科介绍了多位人类学家的观点,如赛维斯、弗里德、约翰逊、厄尔、克里斯汀森等,分析了国家形成的不同路径,包括管理型、军事型、政府型和压迫性国家的形成过程,指出国家是一体两面的,既拥有强制性权力,又要提供公共物品,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对于早期国家的特征,何增科从贸易和市场发育程度、重要职位继承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并以酬劳官员的方式为例,展示了早期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在讲述早期国家向何处去的问题时,他介绍了成熟国家的特征,分析了早期国家演进的动力机制和趋势,探讨了不同早期国家命运迥异的原因。

讲座中,何增科还通过埃及、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案例,深入挖掘了这些国家从早期到成熟阶段的政治遗产。他指出,埃及王朝不断重建和崩溃的原因与社会分层结构、权力分配和意识形态有关;古希腊罗马为西方文明留下了公民身份和公民精神、权力分立与制衡、地方自治、司法保障私人产权等传统;古代中国从早期国家走向成熟国家,形成了超大规模国家、国家支配社会的绝对主义国家、政治和思想大一统等政治遗产,同时在国家间交往中存在竞争与合作两种逻辑,产生了不同的政治结果。

讲座最后,听众积极提问互动,问题围绕民主制和共和制的区别、地理环境对国家文明的塑造、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跨学科研究的经验分享、腐败问题、美国国家形态发展趋势、创新与国家制度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何增科耐心解答,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听众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科创文韵——跨学科通识探索之旅”系列讲座第二讲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听众对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拓宽了学术视野,还为跨学科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此次讲座作为该系列课程的重要一环,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大家对后续张锦院士、初晓波教授、王正毅教授、王曙光教授等带来的精彩讲座充满期待。

陆续登场:

张锦院士——AI能否革新材料科学研究范式;

初晓波教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对外政策;

王正毅教授——中国迈向核心区——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变革;

王曙光教授——中国式工业化进程与科技进步:举国体制及其转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