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急’时守护,‘救’在身边”急救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在国际法学院301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主办,共青团北大深研院委员会和共青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委员会共同承办,深研院研究生会常代会统筹协调举办。讲座特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彭刚刚为大家主讲急救技能培训。作为高级团校暨“青云计划”骨干培训班第三期,同时也是“温暖健康月,医心伴我行”系列活动的第四期,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师生急救意识,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讲座现场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团委书记全筱筱,团委副书记夏沪露,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助理、两办(党群办)主任陈娇娇,学生工作处处长罗碧芳,工会常务副主席武娟等相关人员出席活动。
陈娇娇向杨雷颁发感谢状
罗碧芳向彭刚刚颁发感谢状
彭刚刚作为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培训导师,深耕急诊护理和危重症救护领域,在急救技能培训与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以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向大家讲解了心肺复苏技术、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规范使用、止血包扎的实用技巧,以及晕倒、摔伤、烫伤等日常意外创伤的处理方法、急救原理和操作要点。
彭刚刚作讲座
彭刚刚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急救原理,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心肺复苏的按压频率、力度,到AED电极片的精准粘贴;从伤口止血的手法,再到包扎的规范步骤,他采用“讲解-示范-纠错-复练”四步教学法,耐心纠正每一个不规范动作,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标准操作。讲座中还设置了有趣的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互动环节
抽奖环节

合影留念
此次急救技能培训讲座为北大深研院师生科普了急救知识,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伸出援手。未来会有更多相关活动在校园开展,助力师生提升健康素养,为校园安全与健康保驾护航。
急救知识小课堂
心肺复苏术:
流程: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判断病人意识-高声呼救,邀请帮助拨打120-摆正救护体位-判断病人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姿势:双膝与病人是一个拳头的距离,右手抓握在左手的手背上,手臂与地面垂直,掌根落在病人双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是5—6厘米,每次按压充分回弹,按30次吹两口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点击开关-解开病人衣服,取出AED电极片包装袋-按指示将电极片粘贴在病人胸部-插入电极片插头-按照指示不要碰触病人-除颤完成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病人能自主呼吸或脉搏逐渐恢复,眼球活动、开始呻吟、手脚活动,脸色及四肢指甲颜色逐渐转为红润。或者等待120专业人士到场,判断病人死亡。
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
抢救者两腿打开,一腿弓步卡在病人两腿之间,剪刀摸在肚脐,石头放在剪刀上面,用布包住石头,有节奏地冲击5—6次,直至异物排除。
癫痫:
表现为抽搐。
急救方法:让病人尽量平躺,防止其摔伤或者摔骨折。在抽搐的缓解期在病人的舌头间放一块纱布防止舌咬伤。抽搐期间不要强行撬开牙关。
晕厥:
脑供血一过性的不足,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反复出现,需去医院检查。
糖尿病急症:
如果无法判断分辨高血糖或是低血糖,都必须先进食甜食。
淹溺:
溺水的人是因为窒息导致心跳骤停,故无需控水。要先检查口腔,清理泥沙,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再做心外按压。
烫烧伤急救:
用冷水冲洗10~20分钟至无疼痛感觉,再用烫伤膏。如果起了水泡,来医院处理。
被动物咬伤:
需要打狂犬疫苗的:狗、猫、蝙蝠、狐狸、狼、浣熊。
如果流血了切记不要包扎伤口,用流动水或肥皂水(碱性液体)冲洗伤口10分钟。
受伤后快速止血:
直接压迫止血法:用一块干净的布料直接按压。
肌肉拉伤:
RICE原则:制动:停止活动;24小时内冷敷,15~30分钟,每两小时一次;加压;抬高。
鼻出血:
头低下,捏住后鼻甲5~10分钟。
高危胸痛/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表现:胸口压榨性疼痛,运用常规方法不缓解,大汗,伴有或者不伴有放射痛,甚至牙痛。
急救方法:立即停止一切活动,缓解;吃一片硝酸甘油;送医院。
急性脑卒中:
脑袋血管堵塞,会导致残疾、半身不遂。
症状:突然说话口齿不清,嘴巴歪斜,或者一侧身体偏瘫。
急救方法:四个半小时以内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