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举行2025年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龚旗煌以“研在北大,志在家国”为题为全体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主持活动。
本次课程采用“主课堂与分课堂、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分别在办公楼主课堂及各校区52个分课堂同上第一课。其中深圳研究生院设立了7个分会场。

主课堂现场







深研院分会场
龚旗煌结合北大红色校史和先进人物事迹,展现了北大始终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的光荣征程,并介绍了北大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新使命与新作为。他勉励新生传承北大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研以为国、研以为新、研以为人,在新时代书写精彩人生答卷。
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宁介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等情况。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樊志为同学们提出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研究生新生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是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校史校情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学校将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造就一支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生力军,为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北大力量。
学生感想:
今天,作为北大2025级的一名研究生新生,我们聆听了龚旗煌校长的开学第一课,心潮澎湃。龚校长从北大的历史讲起,让我深刻感受到这所大学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厚重底色。无论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号角,还是一代代北大人在科技攻关中的使命担当,都彰显了北大人赤诚的家国情怀。“研在北大,志在家国”。进入北大,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时刻,我们的成长与民族复兴同行,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龚校长讲述郭永怀先生以生命守护科研成果的故事,我久久动容,那一份将赤子之心寄托于家国的勇毅,正是新时代青年科研人的精神坐标。我虽身在深圳研究生院,远离燕园,但胸怀未名湖的清波与黄河月的浩荡。我将以青春为笔,以理想为墨,把科研的每一次探索都汇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在集成电路这片“芯”田中,我愿播下创新的种子,收获自立自强的果实,不负时代,不负北大,不负这份与家国同频的伟大征程。
——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陈瑞林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9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以“研在北大,志在家国”为主题,将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并举。教育科技人才全面发展点明了北大学子的时代命题。最震撼的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2位北大校友。那一刻,我懂了北大人的坐标:横坐标是“请党放心”,纵坐标是“强国有我”。走进南燕,我愿以青春作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科学精神,丈量世界,更丈量自己。让燕园的风,吹动我的理想,带着我向光而行。
——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武家兴
作为研究生新生,我深知 “立德树人” 是根本遵循,“服务国家需求” 是行动方向。未来我会以严谨态度筑牢科研质量根基,向拔尖人才标准看齐,努力将所学转化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不负北大荣光,为谱写新篇章、迈上新台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研究生,我们既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更是时代答卷的书写者。校长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顶端”,提醒我们需以学术诚信为基、以创新突破为志,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人文社科等领域深耕不辍。同时,北大跨学科平台、国际交流计划与博士生理学者项目等举措,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最触动我的,是北大人家国情怀的代代相传。从战火中守护学术火种,到西藏医疗队的奉献身影,从选调生扎根基层到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北大人的选择始终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个人的学术追求唯有融入时代洪流,方能迸发永恒光芒。新征程已启,我辈当以红楼精神为灯,以科学精神为桨,既读万卷书,更怀天下事。在北大这片沃土上,我们将以严谨治学回应时代之问,以务实行动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不负青春,不负北大人之名!
——环境与能源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赵张欣悦
今天怀着崇敬与期待聆听龚旗煌院士主讲的开学第一课。院士以北大红楼星火起笔,回溯李大钊、邓中夏等先辈在民族危亡时高举马克思主义火炬的峥嵘岁月,把“国家需求—觉醒意识—革命突破”这条红色暗线讲得澎湃而清晰。他提醒我们:北大赠予我们的,不是烫金校徽的虚荣,而是一颗“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之心;实验挫折、数据推翻、投稿被拒皆是科研长征的“黑夜”,唯有对真理的热爱与对诚信的坚守才是照彻前路的“北斗”。随后的培养说明会上,研究生院老师对跨学科平台、国际联培、科研诚信档案等制度条分缕析,我第一次感到“北大之大”不仅在于大师,更在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的跑道。走出会场时,阳光正好,我在笔记本写下: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青春写进民族复兴的进程,让“眼底未名水”映出“胸中黄河月”。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王明
聆听龚校长的 “新生第一课”,我心潮澎湃。课上回顾北大从学术救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攻坚,从改革开放先锋担当到如今聚焦国家战略、推动科教互动,每一段历程都彰显着北大与国家同频共振的使命。
——新材料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杨宸
今天龚校长演讲的主题是责任,北京大学孕育出了许多敢为人先的科技人才,其中郭永怀先生的事迹最令人动容,在飞机坠毁之际,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珍贵的科研资料,他身上所肩负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和希望中华腾飞于世界的责任。如今,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北大研究生,更应该继承先辈的意志,把这种精神和责任传承下去。
——汇丰商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吴承楷
秋日的阳光穿过百年礼堂的窗棂,洒在青衫学子的肩头。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后的第一天,我在深圳研究生院聆听龚校长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这一刻,时空仿佛重叠——一百年前的青年也身在北大,凝视着同样的风景,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共享着同一种情怀:身在北大,志在家国。作为新时代的北大学子,我们享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世界。知识的海洋比以往更加浩瀚,科技的浪潮正重塑人类文明的版图。在这样的时代,“志在家国”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成为知识的储存器,而要成为创新的发动机;不能止步于个人前程的设计,而要投身于伟大事业的构建。当我们在实验室里熬夜观测数据时,当我们在图书馆查阅古籍时,当我们在课堂激烈辩论时,我们的每一个思考都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未来隐隐相连。今天的开学典礼,是新征程的起点。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让北大精神在我们手中传递,让家国情怀在我们心中生根,终有一天,我们会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答卷。湖畔微风起,吹皱一池秋水,也吹动了青年心中的理想。从今天起,未名湖将记住我们的倒影,而我们将把北大的精神带向远方,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国际法学院2025级 硕士研究生臧国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