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2025湾区高校青年飞盘邀请赛暨“飞悦湾区·青春向上”湾区青年交流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体育场上圆满举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香港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十所院校共8支飞盘队伍,以“盘”为媒展开竞技与交流,在绿茵场上诠释“飞盘精神”,书写湾区青年的运动热情与成长记忆。

飞盘比赛开幕式现场
草根赛事,自由精神:没有裁判的赛场
本次赛事由桃源街道办事处、大学城运营管理筹备工作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团委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飞盘协会承办。不同于专业赛事,这是一场充满“草根”特质的比赛——没有职业运动员的光环,没有全职教练的培训,却凭借对飞盘运动的热爱,吸引了百名高校学子参与。
“我们没有裁判,但我们有‘飞盘精神’。”这是所有参赛选手的共识。极限飞盘运动以“运动员自我裁决”为核心规则,比赛中的犯规争议均由场上队员自主协商解决,高度依赖诚信、尊重与沟通的“飞盘精神”,不仅是竞技准则,更成为人格教育与团队建设的实践载体,呼应了北大“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理念。

比赛开始
当日8时许,赛事正式开赛。清北联队首战南方科技大学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队与深圳大学队同步交锋。绿茵场上,选手们奔跑传接、奋力争抢。

赛场上狭路相逢

双方队长带领队员围圈交流
每局比赛结束后,对阵双方还会围坐成圈,由队长带领队员友好交流,随后共同喊出对手口号——胜负之外,校际情谊也愈发浓厚。大家其乐融融,心与心也拉起一个更大的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的中央,就是那个小小的,而又大大的,175克的飞盘。

以飞盘为中心,大家凝聚成一个圆
湾区纽带,青春共鸣:从绿茵场到交流圈
赛事不止于竞技,更搭建了湾区高校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当日中午,“飞悦湾区·青春向上”青年交流会在北大深研院C栋105会议室举行,由北大深研院团委副书记、汇丰商学院学工教师李明明主持。李明明对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提供的大力支持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对各个高校的队伍来到北大参加比赛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同时对曾有国家队执教经验的陈教练在本次活动筹划、准备、举办等各个环节中的深度参与深表谢意。李明明还提到,以后有机会,要把湾区其他高校也纳入飞盘的交际圈,大家一起推广“校园飞盘”。本次比赛,李书记也参与其中,成为清北联队的重要队员。

李明明讲话
随后,3所高校的飞盘队队长分享了与飞盘相关的故事与思考。香港大学队长Oscar结合自身在香港、广州、伯克利等地的参赛经历,谈到“信任不是等来的,而是传出去的”,强调飞盘运动中“敢于传盘”的信任价值,同时指出飞盘作为少数男女同台竞技的运动,“大家一律平等。只要你有共同的热爱,大家就是相互信赖的队友。”

香港大学队长Oscar在分享
深圳大学的队长关坤霖,既是研究生,也是飞盘队长,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从身心健康角度分享了飞盘的价值。他谈到在实习时,曾在混凝土的牢笼看到绝望,又从飘舞的飞盘中看到希望。他形容飞盘是“情绪的出口”,帮助许多“i人”打破社交壁垒,放下提防,建立真实联结。同时,飞盘还帮助大家形成了良好的作息——作为队长的他会严禁前一晚熬夜的同学参加第二天的比赛。良好的休息,也为深大同学今天的精彩表现打下了基础。

深圳大学队长关坤霖在分享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飞盘队队长陈嘉祺分享了南科大队伍的建队历史和选拔机制,回顾了近年来南科大代表队取得的出色成绩。在飞盘队里,大家经常会组建娱乐局,小小的飞盘成为沟通同学们的纽带。同时,飞盘协会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同学们有兴趣,我们就会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据队长介绍,南科大的飞盘协会已累计服务师生超500人次。

南方科技大学队长带来分享
充实精彩的分享吸引了在座所有飞盘爱好者的目光。李书记对三位队长的分享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为参赛代表颁发了北大准备的精美纪念品。

李明明为参赛代表颁发精美礼品
飞盘不止是运动,更是一种社交方式
“飞盘运动,成为青年人新的社交模式。”李明明指出,飞盘正在成为连接大学城三校、乃至整个大湾区高校的纽带。作为北大深研院团委副书记、飞盘课教师,他见证了许多学生因飞盘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推动完全人格教育,首在体育。”李明明着重强调飞盘在身心锻炼之外的领导力培养与平台搭建功能。

队友之间相互鼓励
深北莫-港中深联队的黄同学也表示,飞盘促进了两校之间的场地共享、训练互助与国际友人参与,“因为深北莫和港中深离得很近,大家会经常互相借场子用,这种同好间的交流也让我们认识了更多周边高校的同学,打破了校际壁垒,收获了一生的伙伴。”
雨中坚持,精神不灭
当天下午,天空飘起细雨,但比赛并未停歇。选手们在湿滑的场地上奔跑、传接、得分,汗水与雨水交织,热情不减反增。正如南方科技大学同学所说:“飞盘是用爱发电的。”

同学们的拼搏瞬间
经过上下午的多轮角逐,香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四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排位赛。冠军争夺战在中山大学(深圳)队与南方科技大学队之间展开。比赛初期,南科大90号、27号队员率先得分取得优势,但中山大学(深圳)队迅速调整状态,很快追平比分。比赛进行至17分钟时,双方战至3:3平,随后中山大学(深圳)队发力连得4分,将比分拉开至7:3,并最终以9:4锁定胜局,摘得冠军。



同学们的精彩瞬间
拼搏到最后一刻!
季军争夺赛则上演了“加时大战”。深圳大学队与香港大学队在50分钟常规时间内战至8:8平,进入加时赛后,双方仍难分高下,僵持至加时赛第14分钟。此时队员们已逼近生理与精神极限,却始终未放弃——最终,深圳大学2号队员“天邦”掷出横跨三分之二个赛场的飞盘,由22号队员“小草”稳稳接住,深圳大学队凭借这一关键得分拿下季军。


紧张刺激的最后角逐

漫长的比赛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双方队员交流分享
激动人心,颁奖时刻
傍晚六点,颁奖仪式如期举行。李明明首先感谢同学们能在难得的周末,经历了上午的日晒和下午的雨,依旧坚持完成了比赛,精神可嘉!随后,大家再次把掌声送给不辞辛苦,陪伴大家完成了高水平的比赛的观察员陈教练。
获得季军的是深圳大学队。他们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完美地诠释了不服输的精神。通过飞盘,他们建立了羁绊和纽带,成为彼此独一无二的伙伴。期待深大的同学能常来大学城串门,和这里的同学们共享飞盘盛宴!

深圳大学获得季军
获得亚军的是南方科技大学队。大家一齐喊出了“BOUGA BOOM!”的口号。队长解释,“BOUGA”取自深圳市花三角梅的英文名“Bougainvillea”,象征对深圳包容文化的认同;“BOOM”则代表青年人的爆发力与朝气。南科大的同学们说,“我们期待与更多高校队伍交流,去年12月我们也曾来到北大,这次再见,倍感亲切!”

南方科技大学获得亚军
香港大学队凭借出色的“飞盘精神”,斩获“最佳精神队伍奖。正如队长Oscar所讲,飞盘有没有赢,不在于比分是否出色拿到了冠军,而是看飞盘精神是否传承延续了下去。期待港大的同学们再次来到北大的校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将飞盘精神在大湾区传承下去。

香港大学获得“最佳精神队伍奖”
中山大学(深圳)队则摘得冠军,队员们喊出“Sun Yat-sen, Yes we can!”的口号,庆祝这一属于“草根队伍”的胜利——这支团队由高年级学长志愿领队,凭热爱与坚持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当被问及夺得冠军是什么样的心情时,陆队长说,“队友们都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比赛的荣誉属于每一位拼搏的中大人!”队长也感谢了主办方的大力支持,并期待能够再次来到北大,同优秀选手们切磋竞技。

中山大学获得冠军
颁奖结束后,所有参赛队伍合影留念,晚霞映照着绿茵场与青年们的笑颜,为这场赛事画上圆满句号。

所有参赛队伍合影留念
飞向更远:从校园到社区,从湾区到世界
赛事虽已落幕,飞盘的故事仍在继续。团委副书记李明明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未来将扩大赛事规模,邀请澳门及广东更多高校参与,继续打造“名校邀请赛”IP,甚至将飞盘文化带入中小学,推动体育与社区服务的结合。

飞盘联结湾区高校情谊
175克的飞盘,承载着湾区青年的青春理想与城市温度。它划过深圳湾的弧线,不仅连接了赛场两端,更串联起高校间的友谊、青年间的情感与城市间的文化。正如赛事主办方所期待的,明年此时此地,湾区青年将再次以盘会友,让青春与热爱继续飞扬。
